图书馆应该是什么模样?
梅雨时节,置身于蛟桥园新图文信息大楼阅览室,有个问题忽然从脑海中冒出。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回答。阿根廷诗人、小说家博尔赫斯有句名言:“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19世纪英国作家林布也说:“无限的欢乐在于良好的图书馆中,因为从图书中可以寻见幸福。”我国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认为:“图书馆是读书人的精神绿洲,生命的巢穴。”巴金先生直谓图书馆乃“散布知识、散布生命”之场所。被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原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视“图书馆为大学最要之设备”……
以上种种表述,一言以蔽之:图书馆是当之无愧的文化高地,大学图书馆尤其如此。
文化高地需要进行文化建设。本学期开学至今,校图书馆以蛟桥园图书馆迁入新址为契机,着力提升新馆文化内涵,图书馆文化建设驶入了快车道。
“新馆阅览室现有5123个座位,长期困扰读者的排长队、占座位现象,现在基本上消失了。”邹传教馆长介绍说,新馆新面貌,下一步就是着力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这也是校党委书记王乔、校长卢福财与分管校领导刘小丽副校长最为关注的一项工作。校党委、行政两位主要领导同志多次询问工作进展情况,刘小丽副校长5月18日上午又专门主持召开图书馆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听取图书馆工作汇报和党委宣传部、文明校园建设办公室、科研处相关负责同志意见。随后,以刘小丽副校长为组长,图书馆、科研处、文明校园建设办公室主要负责同志为副组长的图书馆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领导小组下设特色馆藏展示小组、浓厚学术氛围小组、训词小组、导视标识牌小组工作迅速跟进,根据既定工作方案对新馆阅览室进行合理布局,优化图书资源结构,大力推进校友优秀作品珍藏馆、江财文库特色馆建设和新馆智能化,继续做强阅读推广项目《蛟湖书声》品牌,浓厚图书馆学术文化氛围,展示办学实力与特色,将图书馆建设为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玉成桃李的江财又一文化高地。
“不在图书馆,就在图书馆的路上。”新馆墙上的这句话,现在成了江财学子日复一日的常态。6月4日下午,王乔书记兴致勃勃地来到图书馆调研,从新馆6楼一路步行至1楼察看实情,听取邹传教馆长汇报工作。“你们从老馆搬进新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物理搬迁,而是学校的一大文化工程,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大项目,其中有深意。”王乔指出,新馆不仅要改善读者学习条件,还要成为学校的学术文化中心、江财文化集成之地。他要求图书馆建好信息共享中心,广泛开放研讨室。
“要让图书馆每一个研讨室、阅览室,每一张桌子、椅子会说话,有故事可讲。”王乔温和地对图书馆的同志们说。他说这话的意思,就是借力图书馆书香之气实施养成教育,培养文化人。果真如此,那么, 把“上图书馆当成人每天必须吃饭一样经常而必须做的事” (季羡林语),也会成为江财人无需提醒的自觉,终生不渝。毫无疑问,这是文化的力量。
“办好图书馆,就等于办好了大学的一半。”图书馆上下以此自励,自知责任重大。事实上,他们正在朝着这一目标加速推进工作,努力以优异成绩向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复校四十周年(建校九十五周年)献礼。(文/喻春龙 图/孙坚 编辑/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