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进驻陕北,1936年1月,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刘志丹等将领决定组织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渡河东征,刘志丹被任命为红军东征北路军总指挥兼二十八军军长,率四线集中起来的千人规模的二十八军东征。临行前,刘志丹给夫人同桂荣写信道:这次上前线,是再去为我的信念而奋斗,又一次表白我对国家,对人民,对党的忠诚,为救国救民,我可以献出一切。这一去可能时间很长,战斗也一定很残酷,过去我对你和孩子关心不够,您要谅解。
根据此信,艺术学院音乐系教师达捷博士对《为救国救民我可以献出一切——刘志丹写给夫人的信》进行了认真研究,结合书信内容创作出《这一次》,由黄硕老师演唱这首作品。符合红色家书原始语境,旋律动听优美,表现力强。
达捷:关于作品的创作感想
这封信最让我产生创作冲动之处在于“过去我对你和孩子关心不够,您要谅解。”从儿女情长到革命情怀之间的连接是如此的紧密于自然,没有丝毫的牵强。这也是促使我将信件原文谱成曲调的重要契机。
但是,为了让文字和曲调的结合自然到如同倾诉一般,从而达到让歌者自然吟唱,专注于抒发情感,让听众尽可能在不依靠字幕的情况下听清每一句歌词,我不得不对原文的语序进行旋律化的调整。在需要烘托气氛、酝酿情绪的地方加入不与信函内容冲突的语句,使其变得可以被演唱。当把文字转化成歌词的过程结束后,一个完整的音调框架应运而生。这也是我创作当中第一次词曲一气呵成的经历。由于时间仓促,我选择了艺术歌曲的传统编制(二人一琴)。因为如果处理得当,可以在不铺张浪费大量人力物力成本的前提下,同样具备足够的感染力。在音调的处理上,我始终以现代汉语的语感习惯为写作依据。
当最终定稿之时,抛开这首歌的质量优劣不论,我觉得自己不仅完成了严肃的政治任务,更是写出了一部倾注了对烈士无上敬仰之情的作品。
达捷,男,1983年 3月 20日生于上海。6岁即随上海音乐学院徐祖颐教授学习钢琴。10岁考入深圳艺校。13岁考入上音附中作曲系,先后师从邓尔博教授和著名作曲家陈钢教授。
2002年远赴德国学习音乐,师从Krzysztof Meyer教授。学成回国后,达捷作为高端人才引进于江西财大艺术学院任教,其作品广泛活跃于国内外音乐舞台。这位1983年出生的小伙,虽已到而立之年,他的眼神依然如此纯澈,他笑起来依然像个可爱的高中生。而当他谈及音乐时,他又是那样的从容自信,那样的神采飞扬,那样的心无旁骛。因为达捷只属于他的音乐世界。
黄硕,江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江西省声乐学会理事,江西省青年歌唱家协会常务理事,武警江西总队政治部文工团特约歌手,江西卫视中国红歌会优秀红歌手。曾获全国第八届《神州唱响》教师组一等奖,教育部第四届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表演艺术类一等奖,江西省第四,第五届艺术节声乐表演一等奖,江西省青年歌手大奖赛一等奖等多个省部级奖项,录制多首原创、原唱歌曲,作品《过山遛》,《朋友请到我的船上来》由音像出版社全国出版发行。《乌江明珠》,《一湖清水》等多首作品由江西广播电台〔每周一歌〕栏目收录播放。
近年来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各类大型演出如《中国红歌会》人民大会堂主场晚会、《赣鄱谣》国家大剧院专场演出、江西省春节联欢晚会等。
展演精彩瞬间
合影留念
一封家书,是写信人真情实感的流露,它的重要性不在于那几张纸的重量,而在于因为它承载了文字而蕴含的巨大能量。
红色家书,烈士遗书
字字泣血,情溢纸上
是震撼人心的力量
是跨越时空的信仰
是永不敢忘的传承
伟大的革命先烈们
放心吧
这今日之中国,盛世繁华
终如您所愿
(文/刘颖恩 肖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