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蔡泽文,男,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2014级税收学专业学生,现已通过201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拟录取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专业。大学期间,学习名列前茅,曾获得校特等奖学金,荣获“学习标兵”称号,被评为校优秀信息员,在大学英语竞赛中获得省二等奖,先后在国家级期刊《中国经贸》发表论文“基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税收问题”,在《纳税》发表论文“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问题探讨”。
蔡泽文,那个在运动场上挥舞汗水的他,那个在打擂台上侃侃而谈的他,那个在考场上奋笔疾书的他,许多人都可能不知道他,可是,也许他就是曾经从你身边经过的陌生的他,也许他就是图书馆坐在你身旁的平凡的他,如果你愿意,你也能够成为他。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少年时期的毛主席在《呈父亲》一诗中说:“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当蔡泽文踏进江财大门的那一刻,也有着同样的心境。那时他有诗,有梦,有对未来的种种期待。大学伊始,当大部分的人都挣脱家长的束缚肆无忌惮玩乐之时,他却丝毫不敢懈怠——放弃了令人沉迷的游戏,藏起了曾经喜爱的影视剧,一心书写属于他的大学。在维持专业前5%的成绩的同时,他积极地担任起学习委员的职责,尽心尽力为同学服务。在同学们的眼中,他热心、友善,除了成绩好外,还积极参加各种班级、社团的活动。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他脚踏实地地谱写着自己的未来诗篇;但又和那些纸上谈兵的乌托邦不一样,他提枪上马,走向远方。如果一个人行走的范围就是他的世界,那么世界这么大,他想去看看。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一个个学期过得太快了,希望学弟学妹想到了什么想做的一定要付出行动,不管是兴趣还是学习,行胜于言。”蔡泽文如是说。以自身为例,他想出国,于是暑假不辞辛苦,特地跑去上海学习雅思;为了积累工作经验,他每天提早两个小时赶去实习公司,忙到很晚回来;喜爱篮球,加了院篮球队,在篮球场总能看到他的身影……也许,有些事情一定要尝试了才知道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在不断的摸索中我们才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所以当发现出国不是最好的选择时,他放弃了雅思;认为工作不再能给他想要的空间时,他换了实习的工作;甚至当他发觉自己对本科的专业缺乏发自内心的兴趣与热情时,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三年辛苦积累换来的专业成绩,是的,他做了一个十分勇敢的决定——跨专业考研。
不同于那些跟风考研的人,经过了近三年的不断尝试,这时的他,更加清楚,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心之所向”。可要知道,当他决心要跨院考中国人民大学的经济学专业时,这同时也就意味着他要用1年的时间,赶上别人3年的积淀,难度可想而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每天早上七点赶到图书馆,一坐就是三个小时,笔耕不辍;然后是下午一点半到五点半,接着晚上挑灯夜战到十一点半。课本上红红蓝蓝的笔记不知看了多少遍,知识框图由点到面在脑海中不知想了多少回,各种类型的习题不知刷了多少道……他坦言,考研这段时间压力特别大,心态也一度很不好,先是以一名之差与保研失之交臂,再是突如其来的一场长期的重感冒,他也曾痛苦也曾迷茫过,考研的决心也不止一次地动摇过,但是心中的梦想、对人大的执念一直反反复复不断地鞭策着他,不敢懈怠,更不想懈怠。就如七堇年的一首《尘曲》,一曲奏过——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破茧成蝶,归来开放
蔡泽文曾在经验帖上借李敖先生的《我将归来开放》来激励学弟学妹:坏的终能变好,弱的终能变壮。谁能想到一个丑陋的蛹,竟能变成翩翩的蝴蝶模样。四年厚积,一朝薄发,他如愿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这诗,何尝不是他自己的写照呢?漆黑的隧道终会凿穿,千仞的高岗必被爬上。当百花凋谢的日子,我将归来开放!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蔡泽文来说,中国人民大学,只是一个新的里程碑,这意味着他离梦想又近了一步。但这绝不是梦想的终点,所谓学无止境,当勇攀高峰,正春华枝俏,待秋实果茂,与君共勉!(文/网通社 刘婷婷 尹子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