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参加首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骨干培训班的40名学员手里多了一张证书——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结业证书。当学工部部长郑赟把证书交到每一位学员手里后,本次培训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为2018年学校培训工作起了个好头。
培训班为期5天,我校首期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培训班圆满结业。校党委副书记蒋金法以普通身份全程参加了此次培训。此次培训班安排紧凑,内容丰富、充实,教学方法和形式新颖独特。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充分利用井冈山的革命历史资源和区位优势,把课堂讲授、现场体验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双向交流等多种教学手段,共安排了3次专题教学、8次现场教学以及体验式教学、激情教学、影像教学、分组研讨。学员们通过此次培训,能从井冈山带走些什么?
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研修收获很多,受益匪浅,让自己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极大地增强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的崇高使命感、重大历史责任感和无限光荣感。要将此行所学所获,更好地运用到教学实践和育人工作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百年名校”江财梦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带走先进的教学理念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梅黎明在开班第一堂课时说道,要深刻理解党的历史,要用细节讲故事,用故事讲人物,用人物讲党史,用党史讲政治,来展示特殊的党性教育,此番话赢得学员们纷纷点赞,表示要将这种教学方法引进课堂。
“一堂访谈式教学课就是一场精神洗礼”。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组建的“红军后代授课团”中,有的是从井冈山走出去的老将领、老红军的后代,有的是在井冈山做着普通百姓的红军后人。在此次的培训中,中井院邀请了井冈山革命英烈袁文才后人、王佐后人、红军老战士曾志后人、农民将军甘祖昌后人讲述革命前辈不畏牺牲、献身革命、清正廉洁、服务群众的光辉事迹,他们在课堂里与学员们真情互动,讲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把书面的文字变成真人、真事、真情,给学员们带来了心灵的震撼和洗礼,得到深切的感悟和启示。
“一个现场教学点就是一部活教材”。井冈山100多处革命旧居遗址被称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大课堂”,通过追寻红色的足迹,倾听先辈的壮举,让学员能够身临其境地去了解历史、感知历史、触摸历史,从而达到以史育人、以情感人的培训效果。
在此次培训中,激情教学也让人印象深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学员放开歌喉唱响影响了几代人的红歌,《十送红军》《映山红》等,这些红色歌曲都反映了革命战争时期环境的恶劣和战士们的艰苦,感受每一首歌谣背后的感人故事,在歌声中体会井冈山精神。课后,学员们表示,可以把这种教学方式引进,比如可以在入党积极分子党课上,在班会上等时候让红歌唱响江财。
带走坚定的理想信仰
井冈山时期,残酷的战斗、炎热的天气、匮乏的食物以及疲惫的行军曾使个别理想信念不坚定的战士产生了动摇和悲观情绪。这更突显出革命者理想信念的是否坚定对取得革命成功的重要作用,信念坚定者能够看到革命辉煌的前景,真心实意对党忠诚,甘愿为革命事业牺牲。
在这次培训之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在革命烈士曾志的事迹,面对当时革命的重重困难,曾志在万般无奈下只能将3个小孩忍痛送人,学员们不禁在心中不断的思考,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她能够为革命事业付出如此巨大的牺牲,那就是坚信革命必将成功的坚定信念,正是有着这样的信念,在革命的低潮时期,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环境艰苦、前途渺茫的情况下,井冈山革命的星星之火依旧能够燃遍全国,最终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成就了中国革命的摇篮。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始终忠于理想、坚定信念,勇于应对挑战、战胜困难,矢志励精图治、追求卓越,让井冈山精神始终成为激励我们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而且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这种精神传递给我们的学生。
带走艰苦奋斗的精神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中国革命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内涵。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说:“日子好过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要丢了,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没有井冈山过去艰苦卓绝的奋斗,就不会有今天革命的胜利。”
当年的红军在物资上严重匮乏,所处环境之恶劣,形势之险恶,任务之艰巨,完全超出我的想象,全程3.2公里的朱毛挑粮小道我们只走了900米就已经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险些无法重新返回,而当时的红军们不但能够走完全程,身上还跳着20来斤重的粮食,这让学员们的心灵受到了无比的震撼,和他们比起来我们现在的苦又能够算什么呢?
在十届一次双代会上,校党委书记王乔指出,要保持学校优良作风传统,继续发扬江财人不甘落后、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开拓创新、争创一流。江财人具有与生俱来的忧患意识、不甘落后的奋斗精神和高度自觉的大局观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保持这种江财人的精气神,这是我们的精神特质和致胜法宝。
带走勇于创新的精神
井冈山的斗争和根据地的建设留下来最有价值的财富之一就是“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面对一次一次的失败与挫折,中国共产党人没有灰心气馁,而是冷静思索,从当时的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国内外形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创新之路,是一次震惊世界的伟大创举。
结合我校实际,在十届一次双代会上,王乔书记发表题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之路,奋力谱写我校教育事业奋进之笔”的讲话。他指出,我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之路。坚持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是学校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必然选择,是学校突破发展瓶颈、形成可持续发展新态势的必然选择,是推进“双一流”建设、增强学校综合实力的必然选择。
“真是不虚此行,通过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不但在理论上使自己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开阔了视野,同时在思想上也有了更新的飞跃,感情上有了明显的变化,而且人生观、世界观也有了深刻的变化。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复校40周年、建校95周年的喜庆之年,是学校实施“十三五”规划、推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是学校深化综合改革、为'百年名校'目标聚力蓄势之年。我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身体力行,认真履行本职,奋发进取,共筑百年名校江财梦。”学员代表毛细荣这样说。(文/匡琳)
【学子侧应】思政教育让高校工作鲜活有力
3月28日至4月2日,我校首期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培训班举办。本次培训反映了我校对辅导员工作的重视以及辅导员队伍的关怀。在动员会上校党委书记王乔强调,教育者要先受教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重要的神圣使命。对于经常和学生打交道的辅导员来说,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就要自觉提高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与本领,增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年学子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也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渠道。高校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从侧面来讲,也是增强我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担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而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修养是人才的基本素质、核心素质,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高校的思政关乎未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保障。对于师生的思政教育,我校有着天然的优势,地处英雄城南昌,感受着井冈山革命精神的熏陶,这让我校的思政教育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地影响着全体师生,也让我校在“百年名校”江财梦的建设中蓄力待发。(文/陈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