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广大教师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履行教师职责,涌现了一批德艺双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师生赞誉的先进典型。根据《江西财经大学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办法》和《江西财经大学师德标兵评选实施细则》精神,经各单位民主推荐,校师德标兵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初审,校党委审定,决定授予李宁等10位教师江西财经大学第七届“师德标兵”称号,每人颁发奖金5000元,具体名单如下(按姓氏笔画排序):李宁 杨荣 杨得前 吴朝阳 利忠 张定鑫 陈家琪 罗世华 钟元生 谢盛纹
我校一直以来注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逐步健全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领导体制,形成了师德师风建设的教育机制,构建了师德师风建设的宣传机制,规范了师德师风考核与综合评价机制,强化了师德师风监督机制,完善了师德师风建设的服务保障机制。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目前我校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先后涌现了以谢盛纹老师为代表的70余位“师德标兵”。
现简要介绍刚刚评出的我校第七届“师德标兵”。
会计学院给李宁老师的推荐词:人从事某项事业,如果只是为“稻粮谋”,为生计,或者为其他外在的原因,他不可能成为事业的成功者。要做一个优秀教师,必须要有对教育的真爱,要守得住寂寞,这份真爱就是李宁老师努力前行的不竭动力!
2005年-2017年,李宁老师先后担任系主任和院领导等职务,在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恪尽职守、勤勉尽职,对专业发展、团队构建、课程改革等每一项工作都竭尽全力。2015年6月,正值江西省会计学专业评估的关键时刻,在评估工作中,李宁老师既承担了学院评估工作的分工布置、具体实施和监督检查工作,又担任了全省会计学专业教指委秘书,协调组织全省会计学专业评估工作。本来拟定于七月前往美国参加会计年会,所有手续均已办好,此时恰逢会计学专业评估,他毅然放弃了赴美参会的机会,全身心的投入到评估中。这次评估的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包括培养模式、教学资源等几千个子项目和上万条数据的填报,涉及五个专业方向和两个教学学院,数据和材料的整合梳理工作量极其繁重。评估上报材料期间,李宁老师年迈的父亲因病住院,他白天上课,晚上到医院陪护,经常凌晨四点钟到办公室审核、检查数据。李宁老师始终把评估挂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工作落在实处,正是这种甘于奉献、不计得失的精神,会计学专业圆满完成了评估任务。最终会计学专业以高分差获得全省第一。同时由于评估过程中的完善的流程指标设计和严密的组织安排,得到了省教育厅的高度评价,在全省评估工作大会上,学院作为先进单位代表介绍经验。李宁老师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精神,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赞誉。
金融学院给杨荣老师的推荐词:教学不是挣钱谋生的好职业,却是值得为之奋斗的大事业。带班不是焦头烂额的苦差事,而是魅力无穷的艺术生活。她用对学生的大爱成就自我,她是学生心中的好母亲,她是女儿心中的好老师。她就是金融学院的杨荣老师。
2012年9月,开学报到在即,杨荣老师担任了新生班主任,此时,正巧也是她女儿作为新生到北京上大学报到的时间,丈夫因为老父病危不能离开。她含泪违背承诺,目送女儿独行北上。
“妈妈,我不做您的孩子,我也做您的学生吧。”女儿上车前的一句话,让在麦庐园校区炎炎烈日报到现场忙碌的她不禁潸然泪下,看着众多家长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帮着子女登记注册、排队缴费、整理铺盖、购买生活用品。作为母亲,她想象着个子小小的17岁的女儿,推着笨重的行李箱,踟蹰在偌大北京街头,她找到了学校吗?她不会迷路吧?学费交上了吗?生活用品添置齐全了吗?想着想着眼泪就不争气地肆意流淌起来。
“12金融2班是我梦中最亮丽的风景,是我三十年任教以来最大的收获!全班62位同学按期获得毕业证、学位证,“双证,一人不拉,一证不少!90%以上的学生找到了满意的归宿,满载而归!”在谈及带班时,她欣慰地说道。
对她来说,教学不是挣钱谋生的好职业,却是值得为之奋斗终生的大事业。带班不是焦头烂额的苦差事,而是魅力无穷的艺术生活。她就是12级金融(2)班班主任,金融学院的杨荣老师。
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给杨得前老师的推荐词:精业敬业!几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教研与管理岗位上,春风化雨,点燃自己,照亮学生前行的路。
2017年全国税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了首届税务硕士优秀论文评审活动,全国共评出12篇优秀税务硕士论文,杨得前老师指导的毕业论文《南昌市国税税源优化问题研究》被评为优秀税务硕士论文,也是我校唯一获此殊荣的论文。
获奖学生回忆说,在他入门的第一天,杨老师跟他反复讲大学是用培养专业人才的方式来培养通才,在做研究过程中可以培养多种通用能力。一个学生对待毕业论文的态度也体现了他对待其他事情的态度,而对待事情的态度决定了一个人将来能走多远。杨老师苦心孤诣,让学生心怀学术梦想,立志做出科研精品。
这位同学,家庭生活比较困难,杨得前老师多年来一直采用以下途径进行资助。一是赠书。二是在课题研究中请他参加,并支付一定的劳务费。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经济负担,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投入更多精力到科研上,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这位同学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遇到极大困难,杨老师通过各种努力,多方协调,最终从南昌市国家税务局、南昌市统计局等部门获取了相关数据。同时在写作过程中反复指导、反复修改,全国首届优秀税务硕士论文就是这样炼成的。
国际经贸学院给吴朝阳老师的推荐词:吴朝阳老师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心投身教育事业,躬身教苑,精心育人;醉心科研,成果凸显;夙夜在公,敬业精业,以实际行动,兑现着对教育事业无悔的承诺。
近年来,国际经贸学院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国际化办学风生水起,全英文留学生教育层次实现本科、硕士、博士全覆盖,学院国际化办学实力进一步加强,国际化办学工作正步入良性、快速发展轨道。成果的取得不仅得益于吴朝阳作为一位分管领导的精心组织和谋划,更有他作为一位普通老师的坚守和爱心。
阿尔及利亚16级国际商务研究生约瑟夫,因为放不下远隔千山万水的妻女,不但无心学习,而且逐渐患上轻度精神抑郁症,整日郁郁寡欢。吴朝阳听说后,亲自为其买药、送医院,数次主动借出大额钱款资助约瑟夫。为了确保其安全和稳定,他安排学生陪护,发动大家带领约瑟夫参加室外文体活动。同时,他与约瑟夫进行三番五次的谈心谈话,深入细致了解事情的症结所在,积极向商务部培训中心和学校有关部门申请和呼吁,要求解决约瑟夫的实际问题。经过努力争取,目前,约瑟夫的妻女已如愿以偿来到学校陪读,约瑟夫不但精神状况焕然一新,而且学习也认真刻苦。
外事无小事,像吴朝阳这样成功转化一位濒临退学的留学生的事例还有很多,点点滴滴,让留学生对学校、对中国充满感激之情。Life is Good in China! Thanks to JUFE!是很多留学生在结业典礼上最常用的一句心情分享。学员们在江财真正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感受到了中国政府对发展中国家的真诚支持。
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吴朝阳老师——做有情怀的国际化办学践行者。
学工处给利忠老师的推荐词作为管理干部,他视工作如生命,勤勤恳恳地守护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他既是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者,也是学校各项制度的执行者和监督者,他将学校育人目标落实到20711名学生的一言一行中;作为班主任,他视生如子,关爱弱者,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任劳任怨地呵护班级每一位同学,同学们亲切地称他为“利爸爸”;而参加工作近30年以来,他始终是领导同事的“好伙伴”、“好兄长”……他就是利忠,一名师者,仁者,有风范者。
工 014年毕业晚会上,10市2班的同学们在舞台中央打出了一条醒目的横幅“利爸爸,我们爱您”。晚会现场瞬间被一股师者慈父的暖流所打动,大家饱含热泪看着这位1.75米的威严汉子向会场人们鞠躬致意,掌声、欢呼声经久不息……
为更好贴近学生,准确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行为和个性特点,使学校的政策、措施更符合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提高学生管理服务水平,2010年8月,利忠同志主动要求担任工商管理学院2010级市场营销2班班主任工作。四年来,经常下到男、女学生宿舍,了解班上每一个同学的生活和学习的真实情况,经常性进行谈心谈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疏导解决,全班未发生一起因学习困难、贫困、心理、网瘾、社交障碍等出现辍学、安全等事件;他从未缺席班级每一个活动,熟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家庭状况,班级的贫困资助、评先评优、选任班干部确保做到公平、公正和客观,做到了学生满意,家长放心;他还自掏腰包对班委工作、少数民族、贫困学生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创设了圆桌扩大会议(爱心饭局),班级每一个同学以能参加班主任“私人定制”的“年度圆桌扩大会议”为荣;他还建立了班级学习辅导小组,对班上同学的弱项科目进行一对一辅导,避免了班上任何一个同学在学习上掉队,思想和行动上脱离班集体。四年来,班级加权成绩全年级并列第2名,班级集体及个人评先评优、就业情况名列学校前茅。4年的倾心付出,他赢得同学们亲切的称呼----“利爸爸”。
马克思主义学院给张定鑫老师的推荐词:在常人看来,攻读博士学位是年轻人“玩”的东西,而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头”去攻读这个最高学位感觉有点“怪”。其实,对于马列教员来说,读马列,钻马列,站在学术的至高点讲马列,正是一个教马列的人应当做的功夫。张定鑫博导正是这样一个为马列“练功”不止的追梦者。
张定鑫老师站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学术至高点进行课堂教育工作。他秉承这一教学风格,在他当教授十个年头的51岁那年离家赴华中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他在博士毕业当年,在《哲学研究》等名刊发表5篇马哲学术论文,在同年底获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实现江财国家社科项目在“马列科社”领域零的突破;博士毕业第二年,他在《哲学动态》等名刊发表3篇马哲论文,其中一文先后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网、全国社科规划网全文转载,结项一个国家社科课题,分获江西省中标项目、省社科成果出版资助项目、省高校教改课题重点项目立项,获省第十六次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博士毕业第三年,他在《教学与研究》等C刊发表5篇学术论文,其中两篇文章分别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获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出版国家、省社科基金资助的学术专著两部;博士毕业第四年,他带的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江财优秀研究生干部奖并在同年全国高校学生讲思政课活动获奖,他在《学术研究》等名刊发表3篇论文,其中一文被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获省第十七次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他这些纯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学术成果不仅支撑了江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并且为江财社会工作专业等学科成功迎评起了支撑作用。
人文学院给陈家琪老师的推荐词: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先生善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悱之间,醍醐灌顶,亦如细雨润田;先生之言,先生之行,润物而无声,春风而化雨,有教而无类。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师之楷模,世之典范!
开“读书报告会制度”之先河,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之楷模。
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陈家琪老师十年一日,一日十年,开创、践行“读书报告会制度”。陈老师有感“读书使人进步”,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之胸襟,创制度、读经典、办沙龙、共讨论,以书籍为伴,与学生为友,亦师亦友,共研习、同探讨、齐进步。岁月悠悠,长路漫漫,十载以来,陈老师夙夜坚持,风雨无阻,积极践行与推动“读书报告会制度”。作为制度倡导者,他以身作则,力学为先,读书为本,学生们在其感召与影响下,勤看书、爱看书;作为制度先行者,他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们在其引导与指点下,会思考、爱思考。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陈家琪老师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读书报告会制度”在其推动下,于人文学院蔚然成风、枝繁叶茂,已成为人文学院培养体系的一大特色与亮点。
统计学院给罗世华老师的推荐词:他对待工作充满激情、富有智慧、饱含深情!他喜欢称呼他的“爱徒们”小伙子、小丫头!这种关爱由表及里、至纯至真,赢得了学生们的广泛尊敬和喜爱。
2012年9月,统计学院迎来了首届拔尖人才实验班学生,学院上下高度重视、全院师生对实验班的设立寄予很高的期望。在院务会上,副院长罗世华老师勇挑重担、主动承担首届拔尖班班主任工作。大一期间,罗世华老师通过学习培养方案、树德励志、自我管理、携手进步、直面挫折等系列主题班会,为班级营造出极佳的氛围,班级学习氛围浓厚、凝聚力强。第一学期,拔尖班做到了零挂科,班级同学综合测评成绩显著高于平行班级;拔尖班在文体活动等诸多方面,亦都是同年级标杆。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增进学生和校外知名统计拔尖班的沟通交流,罗世华教授让拔尖班和武汉大学国际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试验班、西南财经大学统计拔尖人才实验班等国内知名实验班级学生建立联系,密切日常交流,使学生们能够见贤思齐、追求卓越。功夫不负有心人,到2016年6月,首届统计拔尖人才实验班迎来了收获的季节:班级41人毕业当年就有21人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中考取985名校9人;就业的同学也因为专业基础扎实,综合能力突出而走上了满意的工作岗位;2017年,该班又有3名同学进入复旦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名校攻读硕士学位。
软件与物联网工程学院给钟元生老师的推荐词:如春风般的谆谆教诲,润物无声。他有着感恩师者的诚心、踏实肯干的精神、国际化的眼界、看重教育的胸怀。比起他的成就,他多年的坚守同样动人;比起他的声誉,他不倦的追求同样耀眼。他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仁者。科研创新,他大步迈进,持之以恒,走在时代尖端;教书育人,他谆谆教诲,用自己的解读诠释着为人师者的责任和意义。
《江西省手机软件设计大赛》在江西省内具有良好口碑,其突出成绩都离不开钟元生教授的付出。作为教育厅主办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手机软件设计赛》发起人、总策划、总负责人,钟元生教授见证了大赛的成长。这是为数不多的我校自主发起和举办的一项赛事,对此,钟教授感到深深的自豪,这对我校与外界交流有莫大的帮助。起初,比赛未得到业界重视,钟教授自筹资金开办指导教师培训班,30多所高校积极响应。随后,江西卫视报道和王乔、卢福财等校领导的亲切关怀,推动了竞赛的成长。如今,大赛连续举办五届,吸引到数万名学子参赛,比赛的规模和含金量不断提升,钟教授主编的手机编程系列教材和《全国大学生移动应用设计竞赛指南》(在印)经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为它早日走出江西,辐射全国,办成全国联赛,打下了坚实基础。
谢盛纹,江西瑞金人,生前系我校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会计学院副院长、会计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2017年9月18日因病不幸逝世,年仅47岁。谢盛纹老师是财政部首期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学术类)和“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他生前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长期致力于审计证据理论、审计与公司治理等研究,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绩,获评江西财经大学2016年度“科研十强”荣登2017年国内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
2017年10月31日《中国教育报》第八版《我身边的好老师》栏目以“他把教书育人视为最大责任”为题,深入报道了谢盛纹老师的先进事迹,在全校师生中和社会各界产生了良好反响。(图文/周洪 编辑/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