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江财要闻

首页>>江财要闻>>江财新闻>>新闻列表

诗歌如何讴歌新时代?——烛光诗社诗友研讨会侧记

 

 

“颂诗不应该是喊口号式的,而贵在含蓄。”

“诗句能够成为‘口号’,就是好诗!”

“诗为有声画,画为无声诗。”

“好诗是改出来的。”

兴怀风雅诗富珠玉句,挥翰行草书兼龙凤姿。12月19日上午,青山园校区翰墨轩里,江西财经大学烛光诗社的诗友们正在这里进行一场研讨活动,主题为“诗歌如何讴歌新时代”。虽说天气让人感觉凉飕飕的,研讨气氛却是热气腾腾的——10多位诗友围桌而坐,一杯清茶,满腔热情,大家依次发言,其间不时有思想碰撞、观点交锋。

“党的十九大庄严宣告,我们已经进入了新时代。”烛光诗社社长张波教授在主持诗友研讨时,首先定下调子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我国诗教传统。我们诗社如何落实十九大精神,跟上新时代步伐?请大家都说说。”

张波教授提到的 “大家”,其实都是烛光诗社的骨干成员、平均年岁已逾古稀的离退休老同志、老教授。他们早在2009年自发结社,老有所乐,以诗歌创作自娱,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成为名闻遐迩的“高校一奇葩”。

“新时代新在共和国成立至今,我们已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了。”烛光诗社副社长熊焰教授自称“抛砖引玉”,第一个发言。他提出,诗词创作就应该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讴歌新时代应该有激情,能够正视现实,量力而行讲好故事。

如何讲好新时代的故事,成为诗友们一大热议话题。

习清风环宇行,

惊雷滚滚动乾坤。

五洲一体乡邻

四海同春颂太

“这是收进《烛光诗词集》里我的一首颂诗,没有太露。”到了诗社另一副社长张一之教授发言时,他吟诵着自己诗作说,“颂诗不应该是喊口号式的,而贵在含蓄。大家用心读下这首诗会发现,我还把‘习近平’三字入诗了。”

“这是嵌字诗。”张波教授点赞说。张波、熊焰、张一之,是烛光诗社“三元老”,因为同具中文专业背景和深厚国学修养,他们8年前共同发起成立诗社并成为诗社领军人物。之后,诗社不断壮大,积极引领诗友们与时偕行。十九大召开前夕,诗社将诗友们作品汇为一编,还出版了《诗活页·喜迎党的十九大专辑》。

“写诗不喊口号,我赞成。但是,如果诗句能够成为‘口号’,就是好诗!”夏国俊诗友打开话茬了。“1000多年后我们都还读得懂白居易的诗,毛主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广为传播,这样成为了‘口号’的诗,都是好诗。 ”

有人说,诗歌能以语言重新生成一个家园。烛光诗社胡晓毛诗友,正是用诗歌生成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一首好诗就是一篇文章,给人快感。”他说,十九大蕴含了很多新内容,都是我们写诗的好素材。“讴歌新时代是我们的一份责任,同时,写诗也是文化养老,健身活脑。”胡晓毛诗友军人出身,快人快语却又是实事求是的。

“诗为有声画,画为无声诗。新时代新作为新气象!”严松源诗友在发言时,用这几个字表达了自己今后努力方向。对此,叶梅良、刘文俊、熊子永诸位诗友也有同感。

“好诗是改出来的。”张波教授在研讨会总结发言时,结合大家发言与自己创作体会,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诗言志,文以载道,这是我国文艺创作一大传统。深刻认识新时代,深情热爱新时代,才能热情讴歌新时代。“不识就不爱,写出来的诗歌只能是隔日黄花菜,毫无生气。”张波教授强调,“应该实话诗说,这样,我们的是个才能让自己满意、同行满意,得到实践认可。”

热烈的研讨驱散了冬日的寒气。离退休人员工作处冷清波处长在应邀参加研讨会时,用“感谢”“感慨”“感悟”但不“感冒”一组关键词,充分肯定了这次研讨成果并祝诗友们身体健康。

 

 

“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此时此刻,想起当代诗家臧克家这首名诗,让人更对烛光诗社诗友们新添了一份敬意。(图文/喻春龙  编辑/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