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是咱们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的“老会员”了,在1986年至2016年的三十年中,共办了二十七次会,我参加了二十四次,即除了1986年度第一次,1987年度第二次,2001年的哈商大办的第十二次会议,这三次会议我没参加外,其余的会都有我的身影。如果论参会次数,我可以自豪的说,全国高校财政学的老师中好像还没人敢和我比一比。万事开头难,有了第一次参会,以后便顺理成章地总能参会了,所以回忆起来,最让我难忘的,还是1988年7月下旬,我第一次参加由江西财院(现江西财大)主办的第三次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讨会。
一、我是怎样参会的
1988年召开的第三次会议的消息是上海财经大学朱军生老师告诉我的。我和朱军生老师是在1985年8月财政部在长春办的财政理论更新讲席班上认识的,同期班上还有内蒙的侯岩老师等。朱军生老师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上海财大调走了。朱军生说部属五校搞了个会,叫教学研讨会,也邀请一些非部属院校老师参加,你可以找下办会的学校问问,能否去参会。江财会务组有个叫夏锦良的老师,是上海财大毕业的研究生,可以先联系他。我又得到另一个消息:江财搞金融的邱志宏老师病故了,邱志宏老师和谢贤星老师(后调中山大学任教,也病故了)合编过一本书,叫“社会主义财政与金融”,可能是这个书名,我拜读后觉得这本书写的不错,并作为我主要的教学参考书之一。于是我灵机一动,动笔给谢贤星老师写了一封信,信的大意是:一是对该书进行了高度评价,二是对邱老师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三是提出了参会的要求。没多久谢老师就复了信,他当时是系主任(刘汉屏是副主任),答应了我的参会要求,允许我去参会,并发来了邀请函。当时我仅是讲师,教研室主任,我非常高兴的去找系主任批准。记得当时经费较为紧张,只能坐火车去,不能坐飞机,我想坐火车有硬卧也可以,不就20个小时吗?当时车速很慢的,年青身体壮没关系的。随后会务组夏锦良老师又给我拍了封电报,欢迎我去参会,电报现在还有实物。电报全文是:“欢迎参加会议,通知已发贵系,7月23日抵江财报到夏”。有了邀请函和电报,系领导批准我参会也挺痛快顺利,于是我在1988年7月22日坐火车,23号到了南昌,又坐公共交通车过了赣江大桥,到了南昌北郊下罗的江财。
二、关于会议的一些情况
到了江财住在一个叫外国专家楼的小招待所里,相当于家属楼一样的单元房,有厨房厕所,里外间,我住四个人的大间,有空调但噪音很大还漏水。我同屋四人除我外,还有河北经贸的张晋武,河南财院的梁宝柱(1992年考上西南财大的博士,后来到了上海某保险公司工作),湖南财院的李捍东(1992年考上人大陈共博士,毕业后去了广东金融系统工作,现在可能是省政府副秘书长了)。外边小屋住于振海(江财财经系党总书记),汤保全(河南财专的,1993年考上西南财大博士,毕业后回省财政厅工作,现是个处长),晚上非常热闹,大家聊天侃大山到深夜。
校园内当时就有湖,湖中心有亭子,有走廊与岸边相连,会议代表晚饭后去那里散步聊天。开会的楼即现在的主楼,当时还未正式启用,校南门也未正式打开用。7月下旬的南昌真是个火炉,天气非常热,常常38度,下午1:30开会,从招待所走到主楼会议室路上被烤的头晕目眩,我是第一次经历那么热,恨不得一步跨入会议室。在江财会上还碰上一位我们经济学院的一位校友,他是搞政治经济学的,1970年下放到河南干校后没回我们北京经济学院,调到江财已经是副院长了。
那时的研讨会开会时间特别长,来来往往一般七、八天,一般3天开会讨论,3天考察工作,开会讨论也特别认真,分组讨论由组长会议发言、有记录,还要出多期简报。一般上午讨论下午就能见到简报,下午讨论第二天上午八点准时见简报,把大家小组会上的发言都要介绍出来。当时大会秘书组有蒋金法(现党委副书记),郜树智、夏锦良老师等。
由于天气热,为了照顾与会代表的身体健康,防止生病或中暑什么的,会务组服务细致周到,还为大会配备了一名校医院的大夫,背着药箱为大家服务。
当时江财财税系谢贤星是主任,刘汉屏副主任,于振海为总支书记,上述三位老师前些年都已经病逝了。参加会议的代表有几十人,现在还有名单保留。
中央财经大学的有:门惠英副教授、尹卫生副教授、王珺副教授、刘桓讲师
东北财经大学的有:刘永祯副教授、孙文学副教授、陈新文助教
上海财经大学的有:梁无瑕副教授、朱萍讲师、丛树海讲师、谭继勉讲师、朱军生助教、顾旭硕士研究生
中南财经大学的有:梁尚敏教授、叶汉生、刘广洋、吴健三位讲师
西南财大的有:王国清讲师、张合金讲师
中国人民大学:韩英杰副教授
浙江财院:张玉良、盛超明两位讲师
南京审计学院:张万华、陆俊卿两位讲师
湖南财院:李捍东讲师
苏州大学:朱伟讲师
财科所:陈穗红助理研究员
财经出版社:徐珠丽编辑
河北财院:张晋武讲师
北京经济学院:杨树相讲师
河南财院:梁宝柱讲师
内蒙财院:王长福助教
新疆财院:窦波助教
山西财专:梁水源讲师
河南财专:汤保全讲师
江西财院九江分院:王剑生、胡宗泽、黄鑫培三位讲师
江西省财税学校:周向东、董乐华
江西省财政厅:杜兴邦副厅长、黄思圣秘书长、漆长华、程懋玲、付渑尘
江西财大:孙传奎党委书记、宋醒民副校长、彭聚先副校长、许昕副校长、涂叙枣教务处长、邓明荣科研处长、谢贤星主任、沈翠文副教授、于振海副教授、刘汉屏、张宏华、姚方、潘华、郜树智、夏锦良、蒋金法等老师,还有研究生等行政人员、资料室人员、医师、大小车司机等。
关于会议的议程安排:从1988.7.23——30号会期八天
7月23日 星期六:上、下午全天报到,在财院招待所,全天自由活动
7月24日 星期日:上午开幕式在综合大楼
下午大会发言在综合楼,晚上看录像
7月25日 星期一:上午、下午都分组讨论,分成两个小组
第一组27人,由梁尚敏、尹卫生负责,秘书郜树智记录
第二组26人,由孙文学、丛树海负责,秘书李昌军、宣冰
两个小组讨论地点在综合大楼,晚上看录像
7月26日 星期二:内容完全与25日相同
7月27日 星期三:上午大会总结发言,组长汇报发言,在综合大楼
下午闭幕式在综合大楼,晚上看录像。
7月28日——7月29日去庐山考察、参观学习
7月30日:返程
这里顺便提一下:
1、关于论文:提交了几十篇论文,其中丛树海提交了两篇:一篇是“财政专业教学中的几点思考”,另一篇是:略论“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财政原则的统一性。王亘坚教授提交了论文,没参加会议。人民大学在读博士李扬没参会也提交了论文:社会主义财政学和西方财政学若干理论的比较分析(附:《财政理论与政策》提纲)。当时由于论文不多,还没有形成每年一次会议出版一本书的习惯。
2、在庐山牯岭镇考察财政时,中央正在北戴河召开会议,赵紫阳时任总书记,改革要深入推进,进入深水区加快步伐,要改革物价和工资,大家为之震惊,因为这两项改革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改不好会怒气冲天,出大问题的。当时给我们的印象是,茅台酒提价了,当天晚上新闻播过8点正,马上就换成新的物价标签了,按新提的物价卖茅台了,在庐山大厦我亲眼看见了换物价标签。我在庐山上过了生日!
3、当时纠正不正之风,会议不发纪念品,吃饭交全国通用粮票,每天交生活费,即饭费,是日常基本的钱不多,不够部分会议补贴。
4、当时会议商定:明年第四次会议由东北财大主办,梁尚敏教授开玩笑的说:去棒棰岛,孙文学副教授、系副主任笑着说:行!
三、附件:
1、会议通知及补充通知
2、会议开幕词
3、简报一、二、三
4、闭幕词
5、会议纪要
(回忆人: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首都经贸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杨树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