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江财要闻

首页>>江财要闻>>江财新闻>>新闻列表

【财大人物】余泉茂:不忘初心,科研是热爱

【人物简介】:余泉茂:男,1974年8月出生,副教授,博士后。1996年、1999年和2003年分别在桂林工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武汉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研究生部(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和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专业)获得学士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2003年至2005年在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在香港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研究领域涉及:无机非金属(矿物)材料、金属材料、矿物加工工程、无机功能材料和稀土荧光材料。近几年先后参加或主持过国家级、省部级课题6项,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检索32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授权5项。

坚定目标 致力科研

  第一次见余博士时,是在他的办公室门口。余博士身着浅色衬衫,鼻梁上架着一副黑色边框眼镜,干净利落的穿着使他看上去精神十足。他的办公室并没有想象中的富丽堂皇,一台电脑和一大堆文件略显简约和朴实,地上摆放着余博士带领团队获得的各种比赛的荣誉奖项。余博士招呼记者坐下,为记者倒水,和记者聊起了家常。“我们就随便聊聊。”余博士亲切地说到。

“我就是想搞科研。”余博士坚定地告诉记者。科研,对于余博士来说,并非只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人生目标。歌德曾说过:“人生最重要的是有伟大的目标,与达到伟大目标的决心。只要不失目标地继续努力,终将有成。”余博士便是如此。多年以来,余博士一直不忘初心,在科研的路上,他怀揣着梦想、坚定着信念,愈干愈勇。“不是每个科研工作者都能拿诺贝尔奖,但我们却可以为科研添砖加瓦、为人类社会做贡献,这是一种认可。”余博士自豪地说到。

在余博士的多年的求学经历中,有一位北大的老先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余博士回忆道:“当时老先生是科研小组带头人,现在90多岁了,是北大的校长的老师。老先生做事十分较真,不论在科研工作还是政治学习上,老先生都是秉持着一丝不苟的态度,令人钦佩。”也正是这位带头人认真严谨的态度影响了余博士,使他在以后的科研工作中,始终保持着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沉下心、踏实干。

在轻松地交流气氛中,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一位科研工作者执着坚毅的性格特点、辛勤不辍的工作态度和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

不忘初心 硕果累累

“搞科研,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勤奋严谨的态度,更要耐得住寂寞。”余博士这样说到。

与余博士谈到求学经历时,余博士回忆道:“我在北大读博士后的时候,感触很深。北大‘厉害’是有原因的,他们很努力,经通宵达旦、常灯火通明地做实验研究。”一份努力一份收获,余博士深谙这个道理。在科研工作中,余博士身体力行地践行这个观念,披星戴月、埋头苦干。

“科研是件很辛苦的事,因为科研是探索和研究人类未知的事情,要追求未知的事情,辛苦是必然的。然而,科研却很快乐,因为科研能为人类带去更多的福利。”在余博士眼里,科研之于他,是一种快乐和兴趣。一般人是8个小时五天工作制,而余博士是一周7天满满的能量,没有上班和下班之分,有时间休息才会休息。在别人看来也许会很累很枯燥,但余博士从未想过放弃科研,从未失去对科研的热情。因为爱,累却快乐着。

主持和参与过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申请(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2项、出版著作2部……近年来在“高纯优质石墨烯低成本批量制备及其应用技术”、“高亮度高显色WLED用超细发光粉制备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些开拓性成果,并成功/正在进行相关技术向市场化应用推进。这些成果的获得,都离不开余博士对科研数十年如一日的踏实专注。

科研精神 薪火相传

“其实,我最佩服的,还是‘两弹一星’的那些老先生们。”余博士说到,“老先生们身上那种专心致志、为科研奉献的精神值得当今科研工作者们学习。作为一个搞科研的人,一定要打好基础,并且静得下心,认认真真,心浮的人是搞不好科研的。”

没有寻常路,更无捷径走,一个人的成功绝非偶然。在谈到对学子的寄语时,余博士感慨颇深。余博士告诉记者,在大学四年,一定要尽早确认自己的人生目标。“大学是一个新的阶段,进入大学的那一刻,你就要开始想:我想干什么,我适合干什么。早点定下目标为之奋斗,你的大学四年才会过的有意义,否则只是混个毕业证,这样的大学是失败的。”

人大有位校长曾经说过:“上大学不是没有用,问题是你学到了多少有用的东西。”余博士对记者说,在大学里,学好专业固然重要,培养思维、学会学习方法同样重要。余博士的话,如春风拂过人心,和煦温暖。

余博士是长者,是老师,也是一名科研工作者。多年以来,余博士一直执着科研、不忘初心。在科研这片土壤上,他辛勤耕耘,不断开拓新天地。(图文/软通学院宣传部 梅瑾瑶 彭志颖  编辑/赖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