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江财要闻

首页>>江财要闻>>江财新闻>>新闻列表

【财大人物】张小路:脚踏实地,定位高远

     【个人简介】张小路,江西抚州人,出生于1985年,于2015年从东南大学博士毕业,并于同年加入了我校协同创新中心工作,主要从事复杂信息决策理论与方法、战略性新兴产业监测预警等研究工作。“踏实做人,定位高远”是他所信奉并坚守的准则。近年来,在Information Sciences、Information Fus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OR Spectrum、《系统工程学报》等十六本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SCI/SCI检索论文17篇,包括我校国际A类期刊论文1篇,中科院JCR 二区及以上论文6篇,并有4篇论文入选ESI全球前1%的高被引论文,1篇入选ESI全球前0.1%热点论文;Google Scholar被引535次,H指数为1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一项、东南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由国际知名出版集团Springer出版英文专著1部,参撰著作1部,获省领导批示研究报告1篇。荣获我校2016年度“科研十强”荣誉称号。

高瞻远瞩,追求高质量作品

张老师的主要工作是针对复杂决策信息决策问题,研究与之相适应的决策方法,帮助决策者选择最优方案。张老师解释,不同于传统决策方法,他所研究的是一些包含直觉信息、语言信息、随机信息等的复杂决策问题,相比之下更加的细致、恰当。近期他在我校国际A类期刊发表论文,针对复杂环境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评估问题,提出基于多源异质信息的多层次多准则决策方法,有效地度量了产业的发展风险,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此外,张老师在江西的生物医药领域也有所涉及,其撰写的研究报告《江西生物医药产业如何做大做强——基于美国的经验及启示》,详细分析了美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以及江西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措施建议,并获得了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张老师向来对自己要求严格,力求高质量的作品,这也是他被评选为我校“科研十强”之一的一个重要原因。

直面挑战,常怀感恩之心

“做科研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找出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地,精雕细琢,细细钻研。”被问及是如何走上科研这条路之时,张老师与我们分享了博士生导师给予他的莫大帮助。张老师回忆道,之前写文章都用中文写,可读博士之后却被要求只能用英文写。可想而知,起步之时是相当艰难的,有时候一整天只写出一两句话出来。幸运的是,导师徐泽水(教育部特聘教授)耐心地指导自己,包容自己的错误,才有了点滴的进步。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第一篇英文论文《An MST cluster analysis method under hesitant fuzzy environment》的成功发表是自己科研道路的一个转折点,使得自己信心倍增,更有激情继续下去。

来到财大工作之后,科研工作的侧重从理论转向实践,并且对产业经济学知识提出了更多要求,这无疑是一大挑战。张老师非常感谢自己的领导刘满凤主任对初来乍到的自己提供的种种帮助。“她会耐心地指导我如何写研究报告,讲解经济学方面的知识等等。”字字句句,满是感激之情。

反思当下,展望未来

放眼国际,张老师认为,在他所研究的复杂信息决策这一领域,与国际接轨程度还是比较高的,许多都是国际前沿,也是热点领域,未来的发展之路还是很光明的。喜悦之情,满怀热忱,溢于言表。事实上,张老师在做科研之余,密切关注着江财学子的学习生活。他认为,除了创业文化,江财的学术氛围也很浓厚。他对热心学术的学生提出一些建议:对于本科生来说,专业知识一定要扎实,研究要注重创新,而创新是需要知识的积淀的。

被询问到对于自己的要求时,张老师极其朴素地说道:“一定要踏实,另外要勤奋,并要常怀感恩之心。还要定位高一点,以此来激励自己。”对于科研这条路,张老师明确表示自己会坚持走下去。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科研十强”荣誉背后,是每个科研工作者夜以继日的奋斗与求新求变的摸索,是无人问津的寂寞与独自承受的压力。这位脚踏实地,定位高远的张小路老师,让我们真切地了解了科研工作者的汗水与泪水,“科研十强”,实至名归。(文/大学生传媒联盟 郭红苗 黄涵青    编辑/陈启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