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吴丽芳,女,河北人,曾任201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团支部书记,201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生活辅导员,院新媒体中心副部。曾获2014年国家励志奖学金,2013-2014学年“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2014-2015学年“党校优秀学员”,“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2015-2016学年“优秀团学干部”等团学荣誉。现就职于北京大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假如生活有一百种打开方式,那么吴丽芳的生活方式,就是从这一百种打开方式中,截取最直接的那一段:不需要太辉煌的成绩,不需要太拼命的过程,光是走过一缕阳光,听完一段故事,就能书写自己的未来了,简简单单,不失风度。“自由一点,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她如是说到。
亲和力是常态
漫漫大学路,遥遥无尽,其中有一段时光让吴丽芳十分难忘,那就是她做辅导员的日子。吴丽芳是14计算机一班的生活辅导员,也是16计算机1班的政治辅导员。“其实我当辅导员,我真的觉得没有帮过他们什么,感觉这是我们做朋友的一个过程。”因为在北京实习,吴丽芳的口音里带上了老北京的影子,加上时常保持微笑,她总有一种莫名亲和力。“我会和他们聊得很开,连室友说起他们两个班时,都会称呼‘你们班’。所以我时常有一种错觉,感觉自己不只是13计1的,也是14计1和16计1的。”
吴丽芳的亲和力,也被她带到了学生会。大一的时候,她参加的学院新媒体,大二时留任副部。“可爱的邻家大姐姐,这是她给我的印象”新媒体的夏玉栖是吴丽芳大二时的委员,她眼中的吴丽芳,是一个认真负责,亲和力很强的学姐。吴丽芳说,信小咔的微信号就是她们这一届创办的,而第一任负责管理小咔微信号的,正是她。“我们一开始的想法就是。这是一个陪聊的微信号,所以我会时常在小咔的号上和各种人聊天。”不知不觉中,娓娓道来,已经成了吴丽芳与人交流时的常态。“我是一个不太会拒绝别人的人。我喜欢和学弟学妹交流,也是因为我不希望他们走弯路。”
独立就是随遇而安
然而亲和力并不代表柔弱,吴丽芳自己也评价,自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女汉子。独立一直是吴丽芳的座右铭之一。“我并不是那种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女孩子,我自己能做的事,就不会去要别人帮忙。”吴丽芳说,她做辅导员的时候,经常为两个班级的事奔波,有一段时间瘦了好几斤。她在新媒体时负责主管官方微博,获得了学校的满分考核,在担任班支书时,也组织过许多活动:班级联谊,聚餐......同时,吴丽芳也没有落下成绩。她学的比较认真的课是数据库,期末拿到了96分的高分,同时也有多门功课达到优秀。“我觉得这是我的责任,并不是说我对这些事有多浓厚的兴趣,我对什么感兴趣?好像还真没有。但我是那种既然做了就一定要做好的人。”吴丽芳认为,她就像是一个被社会包装过的产物,不需要过多的主观抉择,也不需要去为以后的生活担忧,光是做好这些任务,就已经足够证明自己的价值。
不张扬,也不沉默,随遇而安,这是吴丽芳对待大学的态度。“我是属于大学里中间这一绺的。”吴丽芳说,“前面的人或许会和老师,和学生会,和全校的人都很熟络,而后面的人甚至连班上的同学都交集甚少,我觉得我处在这个阶层就相当适合自己。我不喜欢太拼,但是绝不会散漫,我要过的是独立,闲适的生活。”
吴丽芳的亲和力和简单独立,也让她迅速适应了这个社会。吴丽芳总结道,其实她能这么快的融入这个社会,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学生会。“你别看有些活动看起来很水很无聊,但它们对于锻炼一个人的适应能力是很有用的。就业需要的,就是迅速适应那种环境。”这也是她给学弟学妹的建议。
吴丽芳的就业之路,似乎就建立在这种极强的适应力之下。“我第一次实习就在南昌,参加了学校直通民企的比赛,本来已经和老板说好了留下,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我选择去了北京海淀,实习的两家都是互联网金融的公司,和自己的专业对口,其实当时并没有想那么多,就是有公司来找,我就投简历,相比之下我的求职路没有那么精彩。”
简简单单的风格,像是吴丽芳给自己准备的一个礼物,从零到一的生活其实没有多远,但是从一到百,到千,到万的生活,就因人而异了。吴丽芳就是这样一个人,复杂世界里,有一就足够,毕竟随遇而安,才是最幸福的活法。(文/信息管理学院 陈萧伊 明萌熙 编辑/张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