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来自国际学院国际会计131班,通过江财国际2+2项目留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目前已经收到剑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帝国理工学院(IC)以及伦敦大学学院(UCL)四所世界名校的研究生offer.
梦启江财,成熟源于每一个远见卓识的选择
对于王洋来说,江财是一个梦想启航的地方。进入大学前他就树立了出国留学的目标,所以选择了国际学院。大一在生涯规划课里听了老师对毕业选择的介绍,他决定参加江财国际的2+2项目留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在做选择时,王洋有高效收集有效信息的习惯并进行长远的预测,如果觉得有些事情不适合自己第一次就不会参与,只会选择一些对自己学习有利的事情去做。“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不在开始选择信息的时候就做很好的优化,就会导致收集信息的时间过长和收集的信息无效的问题,最后花了时间事情却没有做好。”王洋说道。谈到坚定地选择出国留学的原因,他说,因为想要实现更高的人生理想------成为一名经济学家,也想认识更多优秀的人,学习更多优秀的理念。在国外学习的同时可以用自己的时间为社会做一些事情,这样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提升自己。
留学南安普顿,面对截然不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王洋说最关键的是适应。在国外学习,需要适应与国内迥异的教学方式,也需要克服语言能力方面的弱势。对于国内外教学模式的差异,王洋说,国外的学习相对国内更加高效自主,会做大量的阅读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而且国外的老师会用office hour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也会对学生的学术研究进行一对一近距离的辅导,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性思维。
国外的生活,不是想象中的琴棋书画诗酒花,更多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在国外,不得不学会如何租房、组装家具、做饭、处理银行水电煤气网络账单;不得不顶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学会与自己独处,适应孤独。这些磨炼都变成了成长的催化剂,“南安普顿的留学经历让我获得了梦想中的研究生offer,丰富了我的阅历,充实了我的人生,让我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坚毅。”王洋在谈到留学南安普顿大学的感触时说道。
善于规划,完美源于每一个细致入微的习惯
王洋始终坚信,好成绩源于好习惯。面对繁忙的课程,王洋有一套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他习惯早起,一般早上六点就起床,然后把一天要做的事情制定一个详细的进程计划,并预想一遍每件事情可能遇到的难题,再想一下各种解决办法。在制定期末复习计划的时候,他会和几个同学成立学习小组一起学习,有问题的地方一起探讨一起进步,这样不仅效率高,而且效果好。
申研前一年王洋就开始做各种准备,通过多方咨询了解目标学校和专业,以及相关行业信息。当谈到申请世界名校需要具备哪些素质,王洋说,首先扎实的学术成绩和出色的GRE成绩很重要。在能力方面,国外的老师非常看重时间管理能力、自律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比如说,和国内的老师比较注重学生的科研成果不同,国外的老师需要你能对自己做到很好的规划和管理,在提升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能协调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做一些extra的事情,如取得很好的GRE或GMAT成绩,具备有价值的实习经历,并且在学习之余做一些志愿活动。不仅是世界名校,申请顶级投行也同样需要具备这些能力。
为了丰富自己的实习经历、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为自己未来的工作奠定基础,王洋经常疯狂地投简历争取实习机会。他曾经和朋友组成了一个四人团队,在一家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其中一家他们服务的公司后来成功在创业板上市。那段时间经常通过各种方式查找资料,不断地分析财务报表。这次实习经历不仅让他认识了来自不同金融行业的朋友,也了解到了各个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技能需求。
攻坚克难,卓越源于每一次直面挑战的勇气
卓越背后,是敢于直面挑战的勇气和敢于攻坚克难的决心。由于课程上的一次出色的小组作业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王洋的团队受邀参加普华永道举办的presentation挑战赛。就像之前准备分析报告一样,他们分工搜寻公司年报以及网络上各种有用的信息,几乎把网上所有有关信息都看了一遍。作为唯一由中国人组成的队伍,语言能力相对处于弱势,所以在增加模拟练习的时候,他们不停地修改演讲的内容,希望能凭借出色的分析能力拿奖。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的团队最终获奖并得到了普华永道的高度称赞。
被问到对于卓越的态度时,王洋说:“要做成一件事情是很吃力的,只有那些能在吃力中寻找到无限乐趣的人,才敢于直面挑战,把事情做好。现在我们国家的发展迫切需要专业型人才去推动,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如果没有在青年阶段学到真本领,就很可能导致以后在事业上根基不足。不管是大学的学习还是毕业后的工作、创业,都是学习的过程,学习肯定避免不了攻坚克难,只有能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找到乐趣的人,才能在这个行业持续地钻研,才能最终成就自己并且对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孜孜不倦,成功源于每一次全神贯注的坚持
两年以来,王洋一直坚持着高效的学习和高度的自律。对于学术,他的骨子里总是透着一股近乎倔强的执着,认定一件事情就会做到极致。对于一些感兴趣的经济模型他会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各种相关的论文进行阅读,不把这个经济模型理解透彻决不罢休。他从来没有把忙碌的学习当成一种负担,而是把充实的学习当成一种享受。每天不停地来回于教室和图书馆,花大量的时间进行阅读;每节课都坐在前排,并用录音笔记录,回家再把课堂上精彩的部分重温一遍,这些声音比流行音乐更让他着迷。“在国外,最后一年的学习很忙,我必须挤时间准备GRE考试,经常在来回学校的公交车上背单词,开始的时候总是觉得头晕,但为了自己的目标硕士专业,终于在坚持了几个星期后训练出在嘈杂摇晃的公交车上背单词的能力。”正是这种孜孜不倦的坚持和求知若渴的精神,让他的加权成绩保持专业第一,并让他最终取得了目标专业要求的GRE成绩。
辛勤的耕耘终于换来了想要的结果,四所世界名校的研究生offer就是对努力最好的诠释。两年的留学经历,让王洋养成了好的习惯,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为自己未来想要从事的工作培养了一技之长;专业知识、专业软件的学习与应用让他学会了以更平静、更理性的视角看待问题;多元化的环境让他开阔了眼界,学习到了不一样的理念,培养了独立的、批判性的思维和深刻的思想;同时,国外的学习让他建立了network,收获了优秀的人脉资源。“和他们的交流可以让自己有更明确的方向,给自己提供很多帮助,也会分享对行业的认识及建议,可以让自己少走弯路。”王洋说道。
母校情怀,品质源于每一代江财学子的传承
回忆起在江财的学习时光,王洋非常感谢身边的老师、同学对他提供的帮助。面对选择的时候自己的阅历不够,他也曾经很迷茫,是班主任王玉杰老师非常耐心地为他答疑解惑,也为他出国留学和出国申研提出了非常宝贵的建议。平时他也会和同学一起分享实习经历和面试技巧,交流对行业的看法,共同进步。
对于给学弟学妹的建议,王洋说,现在专业性高端财经人才在国内非常紧缺,学弟学妹们要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一个清晰的规划,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长。
求学海外,不变的是对母校的深深眷恋。寄语母校时,王洋坦言自己有很浓厚的母校情怀。他说,江财是一所求知的学府,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和强大的师资力量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老师们经常给学生一些中肯、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为学生提供很多帮助。母校一直都在进步,而且进步得非常快,在同学们、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实现“百年名校江财梦”和建设“双一流”大学的目标。
蛟湖的湖水落了又涨,沁园的桂花谢了又开。使人成熟的不是时间,是经历与思考。名校之路孤独而艰辛,愿他带着江财人的梦想,一路向前奔跑。(文/校团委宣传部 罗熠琦 戴凡媛 编辑/程志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