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江财要闻

首页>>江财要闻>>江财新闻>>新闻列表

江财“学雷锋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三十三——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走进旅城学院碧水协会

编者按:今年是毛泽东同志为雷锋同志题词51周年。半个多世纪以来,学雷锋活动在神州大地长盛不衰,已经成为我国思想道德建设领域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也成为过去24年间我校卓有成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之一。这些年来,我校坚持每月开展学雷锋活动,迄今全校已涌现学雷锋事件近2000件,校属各单位单位评选出逾百万件先进事迹,形成了叫响全国的“学雷锋月月评”品牌。

近日,学校在全校团员青年中深入开展了《青春学雷锋,共筑中国梦》主题系列活动,突出“意在善、贵在行”,有效地推动了学雷锋活动和公民道德建设的常态化,在我校进一步浓厚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为我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实现百年名校江财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为此,新闻网即日起推出“学雷锋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报道,展示江财师生精神风貌,敬请关注。

 

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唱响绿色之歌,践行生态之路,打造环保社团碧水行动协会,既促进了学生的成长成才,又有效地服务社会,成为了一个学生欢迎、社会有名气的社团。成立5年来,曾获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世界自然基金会“减碳壹加壹”全国优秀社团、团中央“保护母亲河”活动二类项目奖励、远洋地产“探索者”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奖、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微公益大赛先进团队、江西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服务队等荣誉,中标共青团中央、中华环保基金会、阿SEE基金会、人民网、新浪网、正荣微公益等10个单位的环保项目,成为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一面典型旗帜。

积极参与,争做三者

立足理论研究,协同创新,做环境保护的研究者。在校内,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校级科研课题,鼓励与支持协会会员申报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理论研究水平。协会平均每年环境问题研究立项课题达3项。在校外,加强与政府、行业、科研机构的沟通和联系,积极申报相关课题或项目,平均每年中标课题1项以上。如王林同学的《高校建筑节水现状调查、用水特征与潜力分析——以江西南昌高校为例》成功中标团中央2012年保护母亲河小额资助欧莱雅项目。今年,周辉同学的《鄱阳湖流域农村面源污染调查》获正荣微公益项目资助。

扩大宣传影响,求真务实,做环境保护的传播者。协会深入基层,走进寻常百姓家,利用节假日,在省内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提升广大百姓环保知识和理念。2010年一行十人赴都昌县进行低碳环保宣传活动,以“六进”——进居民社区、进商业区、进学校、进政府机关、进工厂和进乡村的方式,向群众宣传了低碳环保知识。2011年会员们冒着雨,来到了新建县樵舍镇峰桥小学,给小学生们讲述环保的相关知识以及手工的制作,传播废物利用的概念,帮助他们养成节约资源的习惯。2014年,在南昌市西湖区环保局的支持下,会员们来到了丁公路街道,向居民发放环保宣传单,讲解环保生活小常识,等等。5年来,碧水行动协会向校内外发放环保宣传单1万余份,举办讲座30多场,义务讲解咨询40多次。

深化社会效益,踊跃参与,做环境保护的实践者。碧水行动协会积极践行环保的理念,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用行动证明自己是一个环保战士,给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和意义。如2011年3月26日晚上,成功主办江西地区“地球一小时”,南昌市一江两岸超过80栋楼,9万余盏景观灯的熄灭,被媒体誉为“最美的黑暗”。2013年11月,碧水行动协会举办“废旧电子产品免费环保换取活动”,培养在校学生资源循环利用的观念,提倡可持续发展,来净化生活环境。

努力推动,健康发展

凝心聚力,建立庞大的资源体系是保证。碧水行动协会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资金、场地和社会业界的支持。学院每年从办公经费拿出5000元作为发展建设资金,该协会现有会旗二个,每年为新会员免费发放会徽和会服,并把祥庐AB305作为协会的办公用地。同时,努力联系社会资源,与它们开展交流和合作,不断提升自身水平,现如今,碧水行动协会与江西省环保厅、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办公室、南昌市节能办、江西省水保所、江西省青赣交流中心、《信息日报》、江西青年网、江西财经大学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院等部门建立紧密的关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社团资源支持体系,确保了协会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建立专业的指导体系是关键。碧水行动协会在申报项目的过程中得到过联合国计划开发署驻华代表处刘怡女士、中华环保基金会张瑞老师等专家的指导。老干处处长冷清波教授,周早弘教授、胡绵好教授、姚冠荣博士、张红博士等是协会的专业培训指导老师,定期的与学生开展项目交流,举办讲座和学术论坛,指导学生申报项目和课题,为协会的发展担任了强有力的专业指导和支持。校内校外的专家为协会搭建了完善的指导体系。

高效管理,建立规范的制度体系是基础。碧水行动协会依照自身组织和运行特点,针对性的制定了管理章程和制度,使自身的组织和建设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先后制定和完善了《碧水行动协会章程》,明确了协会的宗旨、组织结构等,制定了《碧水行动协会会员的权利和义务》、《碧水行动协会财务管理制度》、《碧水行动协会项目管理办法》等,规范了协会的管理和建设办法及其组织行为。

特色鲜明,成效突出

培养团队意识的全局性,塑造了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一个个项目的完成,一次次活动的成功,让大家亲身体验到集体活动的乐趣和集体的力量,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树立了全局的观念、集体的观念。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碧水行动协会成为江西省优秀社团、江西财经大学五星级社团和十佳社团。

激发知识学习的自觉性,提高了大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前,碧水行动协会是资源环境专业学生实践的平台,通过社团的活动,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不断强化,锻炼了学生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在协会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专业课如果低于80分以下会员,就自动离开社团。今后,该社团将成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习自觉学习实践的平台。

调动服务社会的积极性,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碧水行动协会积极获取社会项目支持,为大家提供了参与服务社会的广阔舞台,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更多地了解国情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展望未来,就业创业

    进一步发挥对促进学生就业的积极作用。目前,国家非常重视环保,环保行业是主导,发展前景十分明朗。因此,我们将利用碧水行动协会的专业特性,引导学生在环保行业内就业,拓宽新的就业渠道和空间。同时,我国现有许多的公益环保组织,而这些组织中熟悉环保专业的工作人员很少,迫切需要专业性大学生加入,因此,我们将会利用碧水行动协会的公益性,引导学生在公益环保组织里就业。

    进一步发挥对促进学生创业的积极作用。碧水行动协会不能停留在一种简单的环境宣传或保护,而更应该践行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创业型人才。社团组织一般内部凝聚力较强,成员融合度较高,以此为基础形成创业团队相对容易。我们将为碧水行动协会提供创业指导,进行创业培训和模拟训练,使之成为学生创业孵化器。如,当前人们对生活环境越来越重视,依据专业培养目标,我们将鼓励和支持协会成立环境检测和治理方面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文/阮艳平  编辑/孙爱霞)

 

注:碧水行动协会成立5年来的成绩:

1、2010年,组成江西财经大学赴都昌县低碳环保宣传服务队获批全国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荣获江西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服务队称号;

2、2011年,获世界自然基金会“减碳壹加壹”全国优秀社团称号,“湿地使者”项目积极参与奖;

3、2011年,中标中华环保基金会第六批大学生环保公益资助项目(3000元);

4、2012年,《“癌”近你身边》记录片拍摄入围了由SEE基金会、北京时针影像工作室、腾讯公益联合主办的“环境与人”主题纪录片资助之列(10000元);

5、2012年,成功中标团中央保护母亲河—全国青少年生态环保社团小额资助欧莱雅项目(3000元),其成果获二类项目奖励(3000元);

6、2012年,协会会长杜月辛荣获第九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江西省7人获此荣誉)

7、2013年,入选人民网2013年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公益团队(全国50支之一)(1000元);

8、2013年,组成江西财经大学赴乐平市“我的中国梦·生态环保”服务团入选团中央“圆梦中国,公益我先行”—全国大中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全国100支)暨全国大学生微公益大赛(5000元);并荣获“全国先进团队”称号

9、2013年,中标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TOTO水环境基金会资助项目(5000元);

10、2013年,获远洋地产“探索者”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环境方向全国校级优秀奖(1000元);

11、2014年,“保护母亲河系列活动”获人民网“绿色新生力”全国大学生环保公益项目大赛优秀案例奖;

12、2014年,获“保护母亲河在行动”获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13、2014年,获共青团中央、人民日报、人民网全国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奖;

14、2014年,中标《南风窗》“调研中国”项目(8000元);

15、2015年,中标成蹊·正荣微公益项目(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