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下午,教育部教指委委员、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生导师张江华教授来校讲学,讲座主题为“工分制下的劳动激励与集体行动的效率”。人文学院社会学系全体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讲座由副院长尹忠海教授主持。
张教授的问题意识非常清晰。他以1952-1980年之间的中国农村推行集体经济为研究对象,以对著名学者林毅夫和董晓媛关于中国集体经济效率的辩论为出发点,结合博弈论方法和田野调查方法分析了所谓集体经济中的“偷懒”现象。在张江华教授看来,“偷懒”概念的主要涵义是指劳动者客观上劳动投入量不够,主观上也缺乏劳动激励。在此基础上张教授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工分制能有效地激励劳动者的积极性,但却不能有效增加集体行动的收益,甚至导致集体收益整体下降。张教授进一步指出,在工分制下,采用计分体系,可能使其制度实施的效果走向制度设计的反面;采用计时体系将导致集体“搭便车”行为的产生;采用计件体系则导致无效劳动的产生。克服该制度失效的良方可能是依赖更严密的监督,但在一个因相互恶性竞争而导致道德感下降、对共同体目标与利益日益缺少认同的集体里,可能并不会奏效。(文/ 人文学院 孙小梅 尹忠海 编辑/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