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专题报道

“国门”变“国盾”,保卫国家安全

 

7月30日,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丝路传薪人”调研团队深入对外开放口岸,以“一带一路上的海关形象”为主题,通过对边疆国家二类口岸的实地调研,采访口岸负责人,货车司机,库房主管等与海关息息相关的人物,进一步了解海关的现有形象及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探寻海关在“一带一路”上扮演的重要角色。

 

 

乌市安检严格,调研历经艰辛

初到乌市,面对陌生的环境,团队成员在调研之初便感到手足无措。在乌市,每个公交站台都会有特警巡逻,且会对来往人员的身份信息进行检查。来到边疆国家二类口岸门口,团队成员首先接受到的就是特勤严格的安检,在仔细询问来历和查看成员相关证件后,特勤带领成员们找到了边疆国家二类口岸的负责人,调研活动进入了正轨。

虽然乌市严格的安检对团队成员行程造成了些许影响,但也正是特勤人员的辛苦付出保障了乌市人民的安全,为调研团队的活动提供了基础。

 

监管力度明显加强,工作安全感明显提高

上午十一时,团队一行人来到边疆国家二类口岸海关监管区内。虽是上午,但烈日灼人,阳光照射到皮肤上,团队成员感受到了乌市太阳的热情,与炎热天气形成的鲜明对比的是监管区内的工作氛围,货车司机,库房总管,安检人员各司其职,保证每一道工作程序都井然有序的进行。

接受采访的是一位经常往返喀什与乌鲁木齐的货车司机。据他所说,目前报关,联检信息要求登记详细,货物可在联检大厅旁边的仓库停留3-7天,等待货物安检完毕,手续办理完全,即可卸货运走。谈及海关的变化,他表示,目前海关手续虽然较为复杂,但却是他们可以安全工作的保障,而且随着海关基础设施的完善,海关正在变得越来越好。

可以看见,边疆二类口岸海关监管区内的海关虽然存在手续要求复杂,通关效率较低的情况,但其严格的通关流程却是工作人员可以安心工作的保障,正是严格的手续与安检,才能使中国与外国的双边贸易正常进行下去。“国门”化身为“国盾”,海关已变成了保卫国家安全的隐形长城。

 

 

海关设施日益完善,通关时间有望进一步缩短

在采访边疆国家二类口岸负责人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对于海关监管区内相关制度以及流程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在此海关监管区内,各项设施齐全,核验一体机,x光安检机,以及身份证识别系统一应俱全,工作人员照片直接连入公安网,防止外部人员进入监管区内。而为了通关更为便捷,该二类口岸的货物可运往霍尔果斯口岸(一类口岸)通过最新的986检测系统进行安检再运送出口,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通关时间。

 

目前,该口岸出口商品主要面向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克曼斯坦),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该口岸的货物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看着口岸中的各国面孔,听着不同的语言,各国人员之间交谈轻松惬意,团队成员仿佛身在异国。而远处的x光安检机旁,海关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正在一丝不苟的工作。

虽然目前海关通关仍有少许不便之处,但随着海关设施的不断完善,通关正在变得越来越便捷。此次调研团队来到这里,更加深切的体会到了海关之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国门”变成“国盾”,正在默默的保卫着国家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