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春歌唱,与绿色同行”,绿派社自成立之初就以绿色、环保、公益作为活动的主题,每年暑期都会开展一系列“三下乡”实践活动。2018年7月,为调研鄱阳湖流域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意愿和面源污染情况,包括两位指导老师及15名队员在内的“三下乡”实践团队,从前期培训、实地调研、到后期总结,历时十五天,圆满完成了此次调研任务。
前期培训 准备活动策划
从11日至15日,“三下乡”技能培训历时五天,期间,队员们朝夕相处,一边有序地学习,一边在休息时相互打趣,其乐融融。农业面源污染调研提纲、鄱阳湖流域农户生活垃圾处理意愿及对策分析的政府访谈提纲、调研问卷、行动手册、宣讲活动策划……一份份材料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出炉”,为接下去的下乡实践调研尽可能做好准备。购买物资、清点装备、列好队形,第一站鄱阳县,出发!
下乡实践 做好调研考察
整个下乡实践,队员们一共去了鄱阳县、衙前乡、李渡镇三个地点,发放问卷四百余份,举办社区、广场宣讲三次,参观两座垃圾处理厂,举行一次小学环教,访谈鄱阳县环保局、李渡镇有关领导,在饶河、抚河进行水质监测……由于实际情况的变化,部分策划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队员连夜修改,全力做到最好。
“叔叔您好,我们是江西财经大学的学生,我们有个暑期社会调研,想问一些关于农村垃圾处理收费意愿的问题,请问您现在方便吗?”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有效数据和信息,烈日炎炎下,队员们仍在坚持走村串户,对农户进行问卷访谈。
在泉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工作人员一边带领队员们参观垃圾厂,一边介绍厂内的情况。据悉,该发电厂引进了国际先进技术,各方面的指标都达到国家标准,部分达到欧美标准,目前该发电厂配备各种高科技设备,且厂内干净整洁,是江西省唯一一家对外开放的垃圾焚烧发电厂。
后期总结 撰写总结材料
21日上午,队员们踏上了返程的汽车,稍作休整后,便投入同样忙碌的总结工作中。录入并分析已收集问卷、填写可视化数据收集表、整理鄱阳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可视化报告、查找水质监测数据……经过之前的相处,队员们在工作配合上更有默契,25日,总结接近尾声,整个“三下乡”活动也告一段落……
通过此次调研实践活动,绿派社队员对鄱阳湖流域农村垃圾处理收费意愿和面源污染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总结、撰写了一系列调研数据和总结报告,也锻炼了各自的能力,为以后的社团工作积累了经验。(文/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