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我校暑期三下乡靖安香田村长助理团前往靖安县香田乡渔桥村,参观当地通用机场和江西省考古研究院黑陶研究基地。
当日上午,村长助理团一行人到达渔桥村。渔桥村舒主任热情的接待了大家,并为大家介绍了渔桥村精准扶贫情况。渔桥村共有20个村小组、1940人;有扶贫户36户,共71人。全村贯彻落实数项扶贫项目,预计全村将在2020年全部脱贫。接着,舒主任带领大家参观了通用机场。据悉,通用机场是省林业厅设置的护林项目,目前正在建设之中,征地工作基本完成。建成后的机场可应用于“服务三农”和观光旅游发展之中,帮助林业、农业的播种、打药、巡航等过程。参观过程中,村内的黄栀子树林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舒主任告诉大家,原来村内种植作物主要是水稻,后依据环境和市场需求,村民大力种植苗木、果木等作物。在村内,道旁椪柑、杨梅长势喜人,罗汉松、红叶石楠、茶花树等苗木形态优美,为村庄风景添上一抹亮色。通用机场边的黄栀子林占地约300亩。黄栀子作为一味中药和可食用色素,在当地的种植已经形成规模,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可带来数十万收益。但另一方面,黄栀子人工采摘成本高、市场波动较大,这为此类经济作物种植推广带来一定困难。
而后,助理团成员们前往渔桥村靖窑黑陶研究基地进行参观。以靖窑黑陶为切入点,基地负责人伍映方师傅为大家深入浅出的讲解了关于陶瓷的知识。从李洲坳东周古墓出土的原始青瓷,到老虎墩遗址出土的蛋壳黑陶觚,再到丫髻山宋元窑址出土的大量青白瓷,靖安县陶瓷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故而,除当地优质的水土条件之外,深厚的陶瓷文化基础也是伍师傅选择在此研究黑陶的主要原因。伍师傅研究靖窑黑陶已有30余年,专注于古法烧窑的复原和改进;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已成功复制出蛋壳黑陶觚。黑陶制作中剪纸贴花和木叶天目技艺发展成熟,加之古法火烧,制作出来的陶器纹路各有不同,设计美观、光泽温润、气韵独特。伍师傅告诉大家,提升基于不足的基础之上,自己主要研究方向还是改善烧制的条件,对于发展已臻至善的技艺来说,不恰当的创新很有可能会破坏其特有的韵味。言及传统陶瓷技艺,伍师傅表示,商业化的批量生产会让古老的宝贵技艺流失,到最后,子孙后代看到的只是科技产品而非真正的技艺成品;还有许许多多的古老陶瓷技艺未被大众所知,但传统陶瓷文化需要国家的重视,更需要社会的发掘和保护。伍师傅说,一辈子只专注于做一件事很难,希望自己能为靖窑的保护和发展做出贡献。此外,大家了解到,除政府、相关爱好者的支持之外,窑厂烧制日常陶瓷用品的收入已能补给研究基地运行,在将来也会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团员们参观并体验了靖窑陶瓷拉胚、修胚等流程之后,本次活动结束。
转型不松动,创新不停步。本次走访活动的开展,不但让助理团成员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让成员们在对渔桥村的产业结构研究之中,加深了其对于经济结构转型的思考。(文/靖安香田服务团 欧阳嘉 编辑/吴钰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