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专题报道

我校暑期三下乡村长助理余江服务团支教纪实

​​序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个特殊群体,是农村建设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民生问题,江西财经大学暑期三下乡村长助理余江服务团于7月7日抵达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春涛镇麻田村,在白塔河畔的留守儿童之家,以被孩子们亲切称为“校长”的万金龙同学为代表,25名支教队员们的扶贫支教梦想,正在留守儿童的心中扬起风帆。

 

一、遇见——成长的残缺

麻田村是春涛镇最为贫困的村庄,因为农业用地缺乏、农产品类型单一、缺乏特色经济作物以及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导致的农业机械化率低下,单纯的农业生产难以满足需求,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挣钱养家糊口,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村子里有80%的家庭都是留守家庭。

“小孙子学习成绩可好了,成绩总是班上前几名,跳舞画画都喜欢,我和他爷爷老了,种地也赚不到多少钱,他爸爸在外面打工,手有残疾一个月也只有1000多块钱,他妈妈嫌家里穷,在他两岁的时候离开了这个家。”一位麻田村的老奶奶在送小孙子来参加支教活动的时候跟支教队员们吐露了她的心声,不禁留下了眼泪。这个在麻田小学上二年级的邹向阳(化名)就是一名留守儿童,他的爸爸身患残疾只能在外打一些杂工,加上爷爷奶奶种几亩薄田的微薄收入撑起这个家,他和爷爷奶奶至今还居住在麻田村最偏僻的一处老房子里。邹向阳喜欢读书,他捧着从留守儿童之家借来的书籍,蹲在家中唯一不漏水的卧室里认真读了起来,“虽然我的家很穷,但是和爷爷奶奶还有爸爸在一起,我就很开心,我希望爸爸能多回来看我,也希望自己以后能去看看更大的世界。”

 

二、触碰——稚嫩的坚强

招生前夜的教室里孤灯不灭,麻田小学教学条件简陋,支教队员们的经验也有些匮乏,犹记得麻田村的孩子们渴望知识和向往远方的眼神,江西财经大学星火一团的支教队员们感觉到肩上沉甸甸的担子,万校长带领支教队员们彻夜讨论,怀着忐忑的心争取把所有的细节都考虑好,才能不辜负孩子们的期望。终于,伴着天边的微微晨光,万校长的支教小学在麻田小学正式举行招生报名,出人意料的是,支教队员们心中的不安完全被一批又一批赶来报名的孩子们的热情和纯真驱散了,麻田小学门前的泥泞土路上,没有城市里小学门口家长接送的车流,只有平均不满10岁的孩子三两成群结伴而行的身影,孩子们用褪色的塑料袋装着整齐的课本背在身上,用铅笔在报名册上认真签上自己的名字,不哭不闹,谦和有礼,每个孩子都自觉地在教室中找到位子端正的坐下,超越年纪的懂事让人欣慰又心酸,在听到一声声稚嫩的“老师好”后,几位女同学们瞬间泪崩,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真是一句令人心酸的夸奖。

简单的介绍,支教队员们与孩子们相识,为了与孩子们相知,支教队员们抓紧时间开始学力水平测试,测试的结果令人略有失望却又倍感欣慰,孩子们年龄跨度很大,从学前班到初升高,知识水平相较于来自南昌的支教队员们的常识认知来说低了不少,但是从村干部和孩子们的口中得知,县里和镇里对于麻田村留守儿童问题非常重视,拨出专款40余万元,在麻田村建设了春涛镇最早的留守儿童之家,而且多次联系和邀请支教老师来为留守儿童们进行授课,麻田村留守儿童的学力水平已经与县级同等年纪儿童相近,麻田村教育现状是中国乡村教育条件改善的缩影,是党和国家精准扶贫和关爱留守儿童政策的有效落实。

暮色降临在万校长的支教小学,开学第一课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结束了,支教队员们护送着孩子们回家,一路欢笑一路歌。但当走进一位叫邹乐轩(化名)的孩子的家中,支教队员们的心情沉重起来,这是一间一层砖瓦房,和别家的三层小洋房相距甚大,外墙没有粉刷,红白相间的外墙显得与周围的绿树清波格格不入,走入屋内,黄土堆砌的墙面上面贴满了荣誉奖状,却已积满了灰尘,就像孩子的未来梦被贫穷蒙上了阴影。破旧的床铺,昏黄的灯光,屋子里面没有课桌,孩子就在床上写作业。只有邹乐轩(化名)的爷爷在家,奶奶在地里干活。邹乐轩的爷爷跟队员们说:乐轩的爸爸在外打工,因为路费太贵,为了给家里存钱,这几年连过年也无法回家,乐轩的妈妈手部残疾,无法从事体力劳动,只能背井离乡在贵州帮乐轩大姨看店。乐轩和爸爸妈妈一年只能通话几次,见面更是奢望。邹乐轩还有一个大伯,大伯的老婆因为贫困离开了这个家,留下一个儿子,和乐轩住在一起。邹爷爷告诉支教队员们,他们家里原来住在牛栏,因为党和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他们住进了这间房子。“真的感谢党和政府,帮我们修了屋子,让我们有地方安家。” 说着这句话,邹爷爷的眼里含着泪花。邹乐轩替爷爷擦去泪水,“虽然家里穷,但是我会好好学习,我相信知识会改变命运。”我们在这个孩子的眼里看见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万校长和他的支教队员们,不知道中国有多少留守儿童,也不知道他们有多么思念自己的父母,也不知道15天的支教小学对留守儿童有多少帮助,但是大家坚信,只要再努力一点,留守儿童就更温暖一点,更加下定决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教给麻田村的孩子们,托起祖国的希望。

 

三、陪伴——最温暖的告白

陪你把想念的酸拥抱成温暖,陪你把独自孤单变成了勇敢。留守儿童最需要的不是金钱和香车宝马,而是最简单的陪伴,就是能够依靠成长的怀抱。“姐姐,你们能在这呆多久?除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只有你们对我最好了,我知道你们要走的,但是我舍不得你们走。”孩子们无意间的询问,刺痛了万校长和他的队员们同样年轻的心,同样的年纪,本该是无忧无虑快意潇洒的年华,却过早的知晓了离愁,又是无眠的夜晚,万校长和支教队员们讨论支教方案的房间闪烁着的灯光,是江西财经大学学子为乡村基础教育热烈跃动的一片赤子之心。

基于参加支教的留守儿童年龄跨度较大这一现实状况,实行传统的大班教学和统一授课支教模式不能满足孩子们多方面多层次的知识需求,支教队员们决定按照之前进行的学力水平测试结果对孩子们进行针对性更强的分班授课,一方面使孩子们接受与其现有知识基础相适应的教育可提升知识接受程度,另一方面也提升支教队员们的教学效率避免浪费时间,争取在15天时间内为麻田村的留守儿童们传授更多的知识。支教队员们将孩子们编成4个班,分别是学前教育班、1—3年级班、4—6年级班和初高班,对于学前教育班的孩子,教授的是一些最基础的课程,如数学、语文、音乐以及美术,同时寓教于乐,将一些简单的游戏融入其中。1—3年级班则主要教的是一些小学基础知识,如九九乘法表、古诗等。对于4—6年级班,教授的内容有了更深的拓展,例如一些简单有趣的奥数题和经典的语文课文,同时开始对孩子们进行了系统的英语教学,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至于初高班的孩子们,由于他们的学业任务比较烦重,支教队员们大多为一对一或一对几教学,对他们的作业进行讲解,并且根据他们的基础情况让他们进行相应的复习或者是提前学习之后的内容。

转眼间,一天的支教生活又要结束了,即使是下课了,孩子们还是紧紧跟在身后,在他们眼里看到了不舍和留恋。虽然几次支教教课的时间,并不能给他们带去多少知识,但是支教队员们知道,因为陪伴,大家共同建立了友谊,收获了感情,抚平了残缺爱意的童年里的伤痕。支教给他们带去了不仅仅是快乐,更多的是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其实对支教队员们而言,这既非坚持也非牺牲,因为在服务中得到了自我价值的认同和满足,看到了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目光,万校长深信,如果能够找到自己喜欢和热爱的事情,任何人都不会计较做了多少或多久。万校长有时不禁想,到底是支教队员们帮助了孩子们,还是孩子们教会了自己爱和包容?是孩子们的笑脸让支教队员们懂得了,助人为乐才是最大的快乐。表白最亲爱的孩子们,能拥有你们纯真的笑容是青春的梦里开出的最美的花。

 

四、奔跑——梦想与信仰

“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随风飞翔有梦作翅膀”随着洋溢着青春活力的支教团团歌《奔跑》在麻田小学上空响起,支教活动又迎来了新的一周。

工农奋起挥黄钺,南湖红船上点亮中国革命的灯塔,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已经带领中国人民奋斗九十六年;赣水那边枪一声,南昌起义的战火熔炼出的工农子弟兵武装,已经保卫了中国人民九十载。童心一片向阳花,争做革命接班人,为了贯彻落实支教中心思想引领工作成效,培养乡村儿童爱党爱国爱军的正确价值观,7月10日上午8点30分,万校长和他的支教队员们组织留守儿童在麻田小学广场隆重集会,举行“喜迎十九大-庆祝建党96周年-庆祝建军90周年”升旗仪式,旨在通过具有重大意义的典礼仪式为孩子们进行一场生动的思想教育课。当国歌声响起,晨风鼓动红旗猎猎,孩子们不约而同的面对红旗举起右手敬礼,“我是少先队员,每天都佩戴红领巾,我知道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都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一位一年级的小朋友郑重的跟支教队员们如是说,升旗仪式现场没有一丝嘈杂,每个孩子都大声的唱着国歌,阳光投影下拉长了孩子们的身影,就像是一位位顶天立地的革命接班人,声声稚嫩国歌声,点点至诚报国情!

齐声唤,同心干,团结一心向党看。习近平总书记说,年轻人要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万校长和他的支教团队为前来学习的小朋友们开展了一节别开生面的爱党爱国教育课。“党在政治上之于我们,如同父母在生活上于我们,如同空气之于生命,”望着小朋友们一张张稚嫩可爱的脸庞,支教队员们从小朋友的角度出发,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少年先锋队联系起来,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阐述党的少年儿童政策方针。老师们这样对孩子们说:“党像太阳我们像葵花,永远跟着党的步伐前进。”对于小朋友们来说,案牍浩瀚的党建理论有些过于深奥,没有对党长篇大论的理解,但是最真诚的信任就是最美的信仰之花:“我知道党就是对我们好,让我们有饭吃有书读,爷爷奶奶有田种,我现在是少先队员,以后还要努力成为共青团员和共产党员!”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本着将阳光的体育精神为支教活动增添欢乐,让孩子们身心活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初衷,万校长带领他的支教团队组织孩子们开展了“青春洋溢余江,欢乐填满乡下”的主题趣味运动会,一幅幅快乐的画卷呈现在眼前。

麻田小学的操场上,闪耀着一张张紧张又兴奋的笑脸。第一个运动游戏是所有人童年的经典回忆——老鹰捉小鸡,支教老师充当“鸡妈妈”,孩子中抽取一人做“老鹰”,其余孩子则是“小鸡”。游戏开始了,孩子们的小手紧紧攥住“妈妈”的衣服,生恐老鹰把他们抓去,孩子们很快就跟支教老师们“打成一片”。孩子们在操场上不知疲倦地奔跑着,“鸡妈妈”虽尽力维护着身后的“小鸡”们,但“老鹰”也并不怠惰,不停地向“小鸡”们发动着攻击,整个操场成了欢腾的海洋,一双双稚嫩的小手,一个个活跃的背影,伴随着游戏的进行,支教老师们被这欢乐的气氛感染,也仿佛看见了曾经那些逝去的童年,即使天气很热大家都出了很多汗,但大家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小心,小心!”小队员们既不敢大声又十分焦急地在选手边上叮嘱着,这是第二个项目——运乒乓球。道路上放着四张凳子,小选手们用乒乓球拍拖着乒乓球在赛道上绕着这些凳子前进然后回到原点,率先完成的队伍获胜。游戏虽然简单但是大家都不敢掉以轻心,小朋友们都十分谨慎地盯着眼中的球,步子都不敢迈太大。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最后结束的时候孩子们都在为最后到达终点的小伙伴加油鼓劲,游戏完成后大家一起庆祝,结果已不再重要,大家开心的过程已然足够。

觅渡,觅渡,渡何处?穿过童年残缺的爱,万校长和他的支教队员们带着麻田村的留守儿童们奔跑在追寻梦想的路上,信仰之光指引着,学海之舟远航着,希望就在前方!

 

五、离歌——小手拉大手的约定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在麻田村的最后一夜,万校长靠在空荡荡的教室门口轻轻念着诗,下午最后一堂课,他就是这样轻轻的跟42名孩子们念着这首《再别康桥》,25名支教队员们紧紧握着孩子们的小手,“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执手相看间,滴答有声的是眼泪的下坠,下坠的泪滴映射的是孩子们可爱依旧的脸庞,“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在孩子们的天真的梦里,队员们又何尝不是甘愿做一个永恒的启明星呢?“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贫穷和苦难揉不碎的,正是支教队员们手撑学海之舟为孩子们打捞的一船星辉,也是乡村基础教育政策为孩子们谱写的一曲梦之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不要哭泣,没有伤离别,支教队员们的初衷就是带给孩子们快乐的陪伴,为留守儿童们修补缺爱的童年里的伤疤,一声下课,孩子们仰天欢笑出门去,明天没有队员们的陪伴,却有党和国家越来越好的政策守护孩子们的成长。今晚不用再紧张的备课,明早即将踏上归程,万校长写下自己的支教感言:让青春成熟的不是岁月,而是经历。在支教活动的每一天都是激情燃烧着的青春,不仅增强了社会责任感,锻炼了社会实践能力,更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无私的关爱和帮助。支教让人学会了奉献,让人思考人生的价值,体验无悔的青春。留守儿童苦难中的自强更让人懂得惜福奋斗,兼济天下!

留守儿童的安全,牵动着千万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万校长和他的支教小学的故事,是当代大学生投身乡村基础教育伟大实践的一个缩影,传播了当代青年勇于奉献和担当社会责任的正能量,希望通过江西财经大学学子们的努力,能够唤起更多的人来关爱留守儿童。通过关爱,给他们方向,给他们力量,让留守的花朵在阳光下快乐绽放!(文/江西财经大学暑期三下乡村长助理余江服务团    编辑/程志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