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专题报道

江财软通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截止7月13日,由15名江西财经大学软件与通信工程学院学生组成的科技支农服务队在辅导员老师万煜川的带领下,结束了在瑞金为期3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并顺利返回学校。

追寻红色记忆

瑞金因“红色故都”而扬名天下。为学习并传承红色革命精神、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江财软通科技支农服务队踏上了这片孕育了红色政权的土地,寻觅曾经的燎原之火。

红井旁,有着毛主席“吃水不忘挖井人”的谆谆教诲,让服务团成员懂得了饮水要思源,同时铭记“不忘初心跟党走”;三鞠躬于烈士纪念塔前,看着“踏着先烈血迹前进”的壮烈豪言,让服务团成员们感受到了在那段峥嵘岁月中,先辈们不畏牺牲为革命的伟大信念;站在当年的办公场地,看着简陋的办公环境,服务团成员们心生敬意,为先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而感动;参观在物馆时,看着曾经中华苏维埃政府的革命历史,读着“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的标语,仿佛那段峥嵘岁月已浮现于脑海;置身于华屋内,看着红军烈士村曾经的居住环境、听着华屋红军光荣的烈士事迹,服务团成员深深地震撼了。

历史不可磨灭,曾经的华夏土地饱受他国欺凌、受尽屈辱,革命先烈们穷尽一生,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为炎黄子孙的独立自由而奋斗,他们的鲜血洒红了这片土地。通过三天的参观和学习,服务团成员们对这段红色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服务团成员纷纷表示,要学习老一辈革命家不畏困难、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并且不忘历史、以史为镜,将这种红色革命精神永远流传下去,生生不息。

“精准扶贫”好惠农

为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团行走在瑞金典型落实“精准扶贫”政策的村落和公司,了解和学习相关政策在当地的实施情况。

服务队记忆最深的是在壬田镇凤岗村,在那里服务队了解了“廖秀英咸鸭蛋合作社”。合作社是采用“电商+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同时政府将“廖奶奶咸鸭蛋合作社”与精准扶贫对象结对,给贫困户免费发放幼鸭苗让其养殖。一举两得,贫困户增加了收入、又解决了蛋源问题,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实质性帮助。

同时,服务团成员参观了绿野轩公司、电子商业孵化园等,多方位地了解到有关“精准扶贫”的项目在当地的情况。

走访调研“精准扶贫”

为了能够切身体会到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生活带来的改变,服务团成员在大胜村进行了走访调研活动,询问当地农户对“精准扶贫”的了解程度和相关政策的实施情况。

在走访调研的过程中,村民们都热情地同服务团成员们交流。“这个政策真的不错,像我这种没有工作能力的低保户,有了国家这种政策的帮扶,平常生活完全没有问题。”一位村民激动地对服务团成员说到。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为实现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准扶贫是一项重要政策。而大学生通过这种社会实践活动,下到农村中去实地调研,有助于他们了解国家政策,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基础。

“最红”的敬老院

敬老爱老,善德之始。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服务团还走到乡镇,为孤寡老人送去温暖。

服务团来到叶坪光荣敬老院。服务团成员们通过与老人散步、聊天、为老人送西瓜等方式开展了慰问老人的活动,为老人们送去了关怀和温暖。期间,服务团成员还拜访了一位90多岁的红军老战士。“谢谢你们这些大学生,你们是祖国未来,民族希望,一定要将老一辈的红色思想传承下去。”老战士看到服务团成员来到后,激动地说到。

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暑期实践虽然短暂,但是为大学生走向社会提供了良好的桥梁作用。通过此次三下乡活动,锻炼了软通服务队成员的实践能力,开阔了视野,这必将为他们接下来更好地进行学生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图文/软件与通信工程学院 梅瑾瑶    编辑/张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