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师生风采

首页>>师生风采>>新闻列表

夯实“百年名校”根基,燃起“百年名校”梦想

 【编者按】创办于1923年的江西财经大学已经走过了90年的办学历程,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发展不断加快,办学思路愈加明晰。2012年,学校提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战略目标;2013年,江财人站在办学90周年的历史新起点上,提出建设“百年名校”的新梦想;2014年,学校开启了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宏伟征程,着力推进“高水平”建设,凝炼鲜明的“江财特色”,为建设“百年名校”夯实根基。随着“百年名校”江财梦日益深入人心,全校上下掀起了“我心目中的百年名校”讨论热潮。王乔校长对“百年名校”的发展定位、建设路径进行了系统的思考,深化了江财人对“百年名校”的理性认知,激发了江财人对“百年名校”的圆梦热忱。

如画江财·崛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国高等教育历经数次改革,已进入全面充实内涵、提升品质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创办于1923年的江西财经大学走过了90年的办学历程,2013年,学校站在建校90周年历史新起点上展望办学百年之时,在“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战略目标基础上,提出建设“百年名校”的江财梦想。


2013年10月26日,江西财经大学建校九十周年纪念大会隆重举行。图为大会现场。

  一、品读“百年名校”, 敢于有梦
  “百年名校”顾名思义即为办学历史长、办学水平高、办学声誉好的学校,“百年”昭示着生命力,是文化与价值的体现;“名校”彰显着地位,是实力与声誉的象征。从世界范围看,办学历史达百年且被公认为“名校”的大学有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100余所;从国内来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10余所大学办学历史超过百年,从综合实力来看,是国内当之无愧的“百年名校”。纵观以上诸“百年名校”的发展历程和办学水平,我们可以发现,“百年名校”应是“内外兼修”的。
  其内在当如“百岁智者”,具有深厚的内涵、丰富的“软实力”:一是成熟,办学思路清晰坚定,事业发展持久持续,学校文化大气求真;二是厚重,历经风雨,除却虚浮之气,积淀深厚历史底蕴;三是练达,准确把握教育规律,依办学环境、办学要素的变化顺势而为,应对自如,孕育着实效与高效;四是敏锐,关注动态,抓住本质,把握机遇,见微知著,在重大发展关头做出正确的历史选择;五是贡献,办学成效自然外溢,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产生持久影响,发挥重大作用。五位一体,彰显百年深厚、百年广博。
  其外在当如“盛世英雄”,具有远播的声誉、强大的“显实力”:即“特色鲜明”与“高水平”。“高水平”是基础办学能力的高水平,主要为师资队伍、学科建设、学术科研与服务社会的高水平;“特色鲜明”则是建立在基础办学能力之上,围绕育人这一中心任务,经历一定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内部治理结构与运行体制以及校园文化氛围上的特色鲜明。在高水平的基础上凝炼鲜明特色,在特色发展中追求更高水平。两者辅成,彰显名校实力、名校声誉。
  这集“百岁智者”与“盛世英雄”于一身的“百年名校”,既是蜚声海内外的一流“百年名校”的真实写照,也是江财人上下求索、执着追求的目标。2013年12月30日,中国校友会网公布了2014中国大学排行榜,江西财经大学被评为三星级“中国知名大学”,显然已有“知名”之名。但是,我们期待的百年江财,不仅仅满足于“知名”,她应如“百岁智者”那般以文化人,润物无声;应如“盛世英雄”那般横刀立马,弄潮沧海。要实现“百年名校”江财梦,需要我们理清发展思路,抓住工作重点,进一步提升基础办学实力,进一步彰显鲜明特色,大跨步挺进“中国高水平大学”方阵(四星级),逐步迈向“中国一流大学”方阵(五星级)。


      2013年10月26日,江西财经大学建校九十周年纪念大会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校友、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等数千人齐聚一堂,齐迎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二、整合发展成果,善于筑梦
  学校从1923年偏居南昌一隅的地方会馆开始办学,几经波折、历尽艰辛,经过数代江财人的不懈努力,由弱及强,逐步成长为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财政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等财经学府。学校基础设施、学科建设、学术科研、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办学综合实力稳居全国财经类高校第一方阵。
  1、学科布局已然形成。目前学校拥有5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2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1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61个本科专业,校内优势学科、成长学科、特色学科、博雅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已然形成。
  2、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学校立项了一大批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以创业型人才培养为特色的办学模式已经形成,毕业生因为“底子好、上手快、后劲足”而享有良好社会声誉。2012年与北大、清华等15所高校一同获得国务院表彰的“全国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3年名列教育部“全国本科生综合满意度50强高校”, 2014年列“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第43位;被民间列为“中国最被低估的十所大学”之一。
  3、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学校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连续16年列江西省第一、全国高校前列,教师近5年来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主办的《当代财经》杂志入选“全国三十佳社科学报”和“百强社科期刊”;与江西省发改委等30余家省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10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被编入《成果要报》并送中央领导决策参考,数十份研究报告获得江西省委书记强卫、省长鹿心社、省委副书记尚勇、副省长朱虹等省领导批示。
  2013年10月,学校举行了建校90周年纪念活动,海内外校友齐聚母校,全校师生热情参与,集中展示90年办学成果,发展力量更加凝聚,筑实了“百年名校”江财梦的根基。
  三、全面深化改革,勇于追梦
  90年积累的丰富办学经验,90年积淀的丰硕办学成果,是建设“百年名校”的坚实基础,是建设“百年名校”的宝贵财富。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没有一个措施能够一成不变的管用几十年,对于已有的经验,合理运用就是财富,固步自封就是陷阱。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证明,改革才是对经验最好的继承,改革才是对目标最好的坚守,改革才能发展,深化改革才能跨越发展。站在办学90年的历史新起点上,奔向百年,要实现“百年名校”的跨越提升,唯有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江西吹响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打造江西教育升级版的号角,为学校深化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校90周年纪念活动中,全校对建设“百年名校”展开的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达成了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内部共识。
  改革需要大破大立,改革也需要稳步传承;改革需要瞄准目标,改革也需要迈好脚步。为让改革成为真正的最大红利,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我们需要遵循三个原则。
  1、遵循“优先顺序”原则,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效能突出的人才队伍。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在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上提出改革“优先顺序”原则。他认为,“用以支持改革的资源毕竟有限,万箭齐发、四面出击的结果,只能是延迟新体制开始起作用、改革与发展相互促进、进入良性循环的时间。”因而,我们应该“着重于那些最为重要和彼此关联度最高的改革项目,以便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育人为大学之本,人才是强校之基。北大前任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近年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年轻教师队伍建设、高端拔尖人才队伍建设引起各高校高度重视。国内各大学从创新人才成长机制和拔尖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入手,不断突破瓶颈制约,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清华大学通过实施“基础研究青年人才支持计划”“中青年领军人才支持计划”“杰出教授引进支持计划”等,为青年教师搭建广阔平台,涌现出一批40多岁当选院士的中青年领军人才。南京大学推出“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等,为青年教师成长畅通渠道;华中科技大学坚持选送青年教师到国外一流大学深造,多途径打造人才集聚的“强磁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1年开始将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破格提为硕导;湖南大学几年前就取消了导师终身制,讲师也可以当博导……
  从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精神和兄弟高校实践经验可以看出,办大学归根结底就是办教师,教师是学校发展最为宝贵的资源与财富。所以,师资队伍建设是我们未来10年创建“百年名校”的一项极端重要的根本性工作,要摆在深化改革的“第一优先顺位”。
  2013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将学校列入江西省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单位,学校充分利用实验区先行先试权,在“1155工程”、“五凝人工程”等人才引进、培育系列工程的基础上,结合“十二五规划”制定并实施了大师名师培育计划、海归人才引进计划、重大项目支持计划、青年教师海外研修计划,系统搭建领军式学科带头人和海归博士引进平台;围绕重点学科、重要科研团队引进人才;利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资源,探索师资队伍建设新模式;全力培育“学术大师”“教学名师”,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遵循“分类推进”原则,探寻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平衡点、融合点和创新点。著名国学大师赵元任在1926年春为纪念清华校庆在校刊发表了《语条儿》,其略带调侃地提出“清楚的问题只待解决,模糊的问题还需解析,不成立的问题可以解去”。这对于当前高校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由问题倒逼改革,深化教育改革的方向已明确,但行动不能盲目,应协调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处理好改革的轻重急缓问题。抓准时机,稳步推进,达成共识的先改,未达成共识的再作等待,条件成熟一项就改革一项,条件成熟一批就成规模改革一批;条件不成熟的改革必须果断搁置,日后条件成熟再着力改革,行则有成,不纸上谈兵,不无功而返。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教学与科研是贯穿大学教师工作的两根主线,但教师中重科研轻教学、为科研而科研等现象一直存在。同时,科研育人的实效性也是部分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一块短板。革除以上问题,在师生热议“百年名校”的讨论中引发了强烈共鸣,“平衡教学与科研,回归学术本位”“增加教学权重,实行分类考核”“科研成果进教师课堂,学术前沿进学生头脑”成为全校上下共同的心声。学校牢牢把握这一改革良机,强调: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是教师的基本工作;科研是学校的重要功能,是学校文化传承与创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科研育人是教学、科研成果的重要体现,是人才培养紧跟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全校教师进行分类管理改革,形成教师退出机制和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管理机制。
  同时,学校借“研”“教”改革之机,顺势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特色,着力培养“名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学校教育事业改革的重中之重,对其他改革起着龙头与牵引作用。学校进一步明晰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一是按照“降总量、调结构、强基础、重实践”的原则,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三个课堂联动、三类实践互促”的人才培养机制;二是实行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培养“一制三化”的培养模式,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探索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三是按照“大类招生、大类培养”“专业招生、大类培养”和“专业招生、专业培养”三种方式完善双专业培养机制,培养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扎实的专业素养、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发展后劲的复合型财经类人才。
  3、遵循“系统运作”原则,推动学校事业发展更具科学性、规律性与时代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大学处在一个教育大系统之中,而其本身又由多个内部系统所组成。学科的发展支撑着科研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科研的发展促进学科专业的完善和教学内容的充实。任何一项工作的改革,都离不开与之相关工作的及时跟进。因而,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应遵循“系统运作”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协同发展。
  近年来,江西财经大学从构建合理的学科生态布局、加强学科团队和学科平台建设等多个方面着力打造“名学科”;同时,依据学科发展规律、趋势和研究方向,合理构建学科人才梯队。学科建设很好地支撑着人才培养和学术科研发展等方面的需要。2013 年,学校入选“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近年来,学校国际化办学工作也取得重大突破,加入国际交换生组织、国际商学院联盟,获得了“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资格。这些平台的构建,为学校各院所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和契机,为此,学校适时提出打造“名院所”工程,推行院校治理结构改革,希望通过3至5年的努力,打造一批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百强的名学院、名研究所。
  四、丰富内核基因,勤于圆梦
  1、校训精神植根人心。校训是大学办学精神的最高凝炼,是植根最扎实、影响最深远的内核基因。清华大学校训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复旦大学校训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无不对其学子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学校“信敏廉毅”的校训也已在江财人心中生根发芽,日益为社会各界所认可。“信而达礼”引导江财人诚实守信,知书达礼,做有“财经气”的文化人;“敏而好学”,指引江财人以聪慧为基,勤勉求学,不断上进;“廉而知耻”要求江财人严格自律,遵纪守法,廉洁奉公。“毅而弥坚”承载的是朝着目标,不折不挠、不离不弃的坚定。历经90年的风雨,江财人秉承“信敏廉毅”校训精神,日益丰富着自己的文化内涵。
  2、校园文化浸润人心。学校致力于打造和谐幽雅环境、浓郁学术氛围、鲜明创业特色、深厚人文底蕴、高尚道德修养、一流文化品位相统一的校园文化,将爱国与爱校教育紧密结合,形成了井冈山精神、滕王阁韵味与创新创业热忱紧密相连的思想合力。“国旗日日升,好事月月评,红歌年年唱”为代表的思想教育工作品牌成为历届江财学子记忆中最为深刻的部分,新建的校史馆和税票博物馆(全国第一家),让江财人感受着厚重、沐浴着“财经气”。
  3、校友情结鼓舞人心。办学以来,十余万江财校友在各行各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多数校友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其中不乏商界、政界、学界的精英。学校建立了全国高校第一家以校友为主题的“校友馆”,出版总计52万字的《足迹:江西财经大学校友风采录》;成立了江西财经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共接收校友捐赠1400万元,设立了“校友情”、“抱朴园丁奖”等10余个奖教、奖学项目。据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2014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显示,学校以累计接受校友捐赠2767万元排名全国校友捐赠排行榜第42位。
  4、制度文化凝聚人心。学校遵循“党委领导、校长治校、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学校治理模式,深化学校行政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授委员会等组织的职能与作用,合理划分院校两级权限,规范行政决策机制与办事流程,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和项目工程负责人责任制。用制度来保障学校的科学发展,让江财人自然养成制度意识,让制度成为一种校园文化来凝聚人心。
  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是江财人的历史选择,实现“百年名校”江财梦是江财人的心中渴望。蓝图已然绘就,力量正在凝聚,改革势在必行,唯有高歌奋进!且看江财人在通往“百年名校”的征程中一路开拓,一路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