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律师事务所,怀着一颗对律师执业强烈热爱的心,感觉什么都是新鲜的,一点都没有认识自己究竟是选了一条怎样的路再走,有多苦,有多难,有什么样的前景在等着自己,完全是懵懂的。在业务老师的安排下,我开始阅读所里前辈律师已经办结了的卷宗材料,从一个一个真实生动的案例中,我一点一点揣摩作为一个法律工作者的办案心得及技巧,以期有朝一日自己也可以站在法庭上像他们一样慷慨陈词;同时也会注意在老师承办具体的案件过程中,学习他的办案技巧。其他的诸如多写些老师交代的法律文书,而且尽量将自己能够考虑到的问题都写到文书中去,然
工作最初的日子是艰难的。每个月的工资只有微薄的500元,除去房租、水电,只够维持一般的温饱。但对于刚毕业的我来说,仅仅能够解决自己的温饱是不够的。为了供我读书,一辈子务农的父母已经负债累累,这份工作的收入既要养活我自己,还要尽快帮父母还清债务,早点让父母亲没有负担,过上舒心的日子。但是区区500元工资,要完成这个目标,短期之内,谈何容易!于是在完成律师助理的本职工作的情况下,我试着帮别人写点稿子赚点稿费来贴补一下,所里的同事还帮我联系了南昌电大,介绍我去给那里的电大学生上课,赚点课时费。这样的日子眨眼就过了一年,虽然艰苦,但是很充实。在这一年当中,我帮家里还掉了7000余元的债务,更为重要的是,我完成了一年的律师实习,1999年中,我取得了律师执照,这表示我终于成为了一名执业律师!
律师的执业之路是充满着激荡人心的挑战的,但伴随而来的,还有着数不清的种种辛酸滋味。我不是一个善于交际的人,在我的内心里,始终觉得准确把握法律的精神、掌握娴熟的办案技巧以及练就过硬的文笔口才,并一次最大限度的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就是作为一名执业律师毕生的唯一追求,但其实不然。鉴于我们国家的现代法治建设起步较晚,律师执业的大环境还有着许多的不如人意之处,这就迫使很多的律师在执业的过程中偏离了法律的要求,尤其重要的是,这种现象导致社会上大多数人对律师的看法变成了律师就是在当事人和法官等司法官员之间搭建关系进行不正当交易的“皮条客”。因此,刚刚开始正式执业的我,对于律师本职工作的执著与热爱,并没有获得当事人的充分理解,甚至于我的有些同事也劝我要早点适应社会,多出去应酬应酬,想办法多找点案源,多赚点钱。当我一两个月坐在办公室没有承接到一个案子的时候,我也曾经动摇过自己的执业理念,所幸的是,我一直都坚持到了今天。
2001年的下半年,国务院下文要求律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必须脱钩改制,这意味着我所在的江西省律师事务所必须从原来的“国办所”而变成完全私人化的“合伙所”。不再享受国家政策的特殊照顾,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完全不值得遗憾的事,但是对于在改制后的合伙所担当什么样的角色,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如果仅仅是作一名普通的执业律师,我可以没有任何烦恼,可律师这份职业对于我,早已不是一份“职业”这么简单。我是一个将律师当成毕生事业的人,这就要求我不能仅仅局限于自己做好律师,还要求通过自己的努力搭建好一个能够让更多人做好律师的平台。在这一使命的驱使下,我争取到我的老师的帮助,克服了包括资金不足在内的许多困难,成为了改制后“华邦律师事务所”七名合伙人中最年轻的一名合伙人。
随着律师事务所体制的改变以及国家法制环境的日益好转,华邦律师事务所也日渐发展壮大,我个人的律师事业也慢慢走上了一条相对平坦的路。2006年底,华邦律师事务所的管理架构再次进行了重组,我成为华邦律师事务所的决策合伙人之一,与另两位决策合伙人一道,除了对华邦律师事务所的管理机构及制度进一步完善外,斥资在南昌市中心城区购买了1800余平米的写字楼作为华邦律师事务所的办公空间,并于2007年6月正式入驻办公。
这是我律师事业的另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