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我校召开国际化办学工作会议。本次会议以“体系突破 质量跃升开启国际化办学新征程”为主题,旨在全面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江西省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文件精神,总结学校国际化办学经验,明确未来发展目标与路径,凝聚共识、汇聚合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江西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雷杰华、江西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专职副会长涂安波来校指导并致辞。全体校领导出席会议,会议由校党委书记刘耀彬主持。学校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各教学学院/科研机构院长、书记、分管外事副院长、教授代表以及外事秘书160余人参会。
刘耀彬代表学校对与会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本次会议既是一次总结会、部署会,更是一次动员会、誓师会。他要求全校上下要进一步凝聚抢抓国际化办学机遇的共识,开创学校国际化办学新局面。他强调,各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国际化办学的战略意义,增强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同时要聚焦关键环节,狠抓任务分解与责任落实,确保各项部署落地见效;最后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凝聚各方合力,为国际化办学提供坚强保障。
雷杰华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学校在国际化办学方面取得的成效。他指出,教育对外开放是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化办学一直走在全省高校前列,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今年成功获批全省首个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填补了江西省空白。他对学校未来国际化发展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服务发展大局;二是聚焦育人根本,提升人才质量;三是深化科研合作,促进创新共赢。
涂安波高度评价了学校外事工作,对学校在中外人文交流、区域国别研究、友城联络等方面的成绩予以了肯定,希望学校国际化工作:一是融入全省对外开放大局,提升合作层次;二是深化务实合作,拓展交流深度;三是突出财经特色,打造外事品牌。同时,将双方共建的“经济外事研究中心”打造成为服务省委、省政府经济外事决策的重要力量。
会上,校长邓辉作题为《体系突破质量跃升开启国际化办学新征程》的主旨报告。他指出,国际化办学已成为学校发展的新动力源。必须以全球视角来思考工作,通过抢抓国际化办学机遇,将其打造成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他强调,学校国际化办学已有一定基础与经验积累,但对比高水平国际化办学的兄弟院校,还需要不断增强紧迫感与行动自觉。未来要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以各类国际化项目为抓手,重构工作体系、提升工作质量,开启学校国际化办学新征程。
对未来学校国际化办学工作,邓辉提出:一是更新理念,提升能力。要破除内陆思维、配角思维等靠思维,树立“全球意识”“蓝海意识”和“创业意识”,全面提升服务重大需求、引领特色发展、创新体制机制的能力。二是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在中外合作办学、国际科研合作平台、来华留学教育、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国际传播等重点领域发力。三是完善体制机制,发挥学院主体作用。深化“院办校”改革,依据学院分类制定差异化国际化工作路径。同时强化统筹协调,推进预算与绩效管理融合,按项目配置资源、按贡献分配绩效。
副校长袁红林对《江西财经大学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行动方案(2025-2035年)》进行解读。《行动方案》明确了学校国际化办学的目标定位与总体要求,聚焦“扩规模、调结构、提质量、塑品牌、育生态”十五字工作方针,构建“2+3+X”教育对外开放体系,按照“十大行动”抓好22项工作任务的落实。《行动方案》涵盖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合作、人文交流等多个维度,为学校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体系提供了清晰指引。
随后,在与会人员的共同见证下,雷杰华与刘耀彬为江西财经大学格里菲斯数智学院揭牌,涂安波与袁红林为经济外事研究中心揭牌。
在交流发言环节,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胡海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刘德喜、社会与人文学院院长蒋国河分别围绕国际认证、国际合作项目、国际化人才培养等主题分享了经验与思考。研究生导师代表刘小惠教授分享了自己参与国际化办学的实践经验和感悟。
本次会议总结了学校近年来国际化办学的成绩与经验,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布置了国际化未来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任务,通过抓好“十大行动”落实,为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和江西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贡献更多“江财力量”。
(文/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肖施蒙 图/刘建芳 编辑/石欧颖 审核/姜莹 赵旻 成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