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新闻中转

首页>>新闻中转>>新闻列表

语传红色基因 言通时代新篇——江西财经大学“语传情怀 言通未来”实践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纪实

  7月24日至29日,江西财经大学“语传情怀言通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抚州市广昌县和抚州市临川区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该暑期实践团入选教育部和团中央发起的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重点团队。

  本次实践活动立足江西财经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传承推广”定位,聚焦“红、土、金、彩”语言文化品牌打造,兼具创新实践特色与思政育人特色,先后在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和临川区的四所学校、五个乡镇(社区)、六个文化展馆开展“十个一”活动,即建立一个政校共建联动推普模式、研发一套数字中文赋能推普方案、推行一套学校街道协同推普活动、组织一场高质量中小学生心理辅导、重温一段红色长征的热血征程、开展一项普方双声土色文化保护行动、开创一条金色财经反诈宣传路径、搭建一个彩色中外言通推普平台、拍摄一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宣传片、形成一份详实具体的推普实情调查报告。

  实践团出征合影

  一、深耕“四色”品牌,创新推普实践

  一直以来,江西财经大学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指示批示精神,着力打造“红色”“土色”“金色”“彩色”四色一体的语言文字工作品牌。特别是成功获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以来,我校借助该平台高质量助力区域和领域经济社会发展,在服务教育强国、文化强国、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和助力“一带一路”倡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贡献更多江财智慧和江财担当。本次实践活动即深耕“四色”品牌,创新推普实践。

  (一)“红色”足迹淬炼初心

  实践团沿着抚州红色足迹,开展了一场跨越时空的信仰之旅。从高虎脑战役遗址到红一方面军前委会旧址,从饶家堡战斗遗址公园到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实践团员们踏着红军步道,寻访罗家堡指挥部旧址,在广昌县沙子岭、雯峰书院等革命圣地,以沉浸式党课、主题团课等形式重温红色精神。

实践团开展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活动

  在抚州市临川区展坪镇中学推普实践中,实践团开展“推普+红色教育”特色课堂,其中《红船谜底1921年神秘会议大追踪》教学活动让普通话学习与红色文化传承相得益彰。

  实践团开展“推普+红色教育”特色课堂教学活动

  (二)“土色”乡音守护文脉

  实践团深入广昌县解放路社区、临川区街巷,聚焦“家校社协同推进方言文化传承”议题进行探讨,运用田野调查法与口述史采集手段,系统性记录方言语音语调、特色词汇及语法结构。实践团通过深度访谈社区居民,邀请其以乡音讲述当地非遗技艺、民俗传说与传统美食,挖掘方言背后的文化密码。在“普方双声”行动中,既推广普通话,又呼吁保护方言文化,让乡音与国语共同奏响乡村振兴的文化乐章。

  实践团进行文化实践与调研

  (三)“金色”反诈筑牢防线

  实践团结合江西财经大学财经学科优势,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和广昌县的社区、学校等地为青少年、中老年等多元群体量身定制阶梯化金融反诈宣教方案,以互动游戏拆解诈骗话术,为社区居民打造案例剖析讲座,结合方言解读与普通话教学,系统揭露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常见陷阱,通过普通话与方言结合的宣传方式,提升群众金融防范意识,彰显“语言+财经”服务的现实价值。

  实践团成员进行反诈宣传

  (四)“彩色”交流联通世界

  本次实践活动充分整合江西财经大学社会与人文学院优质国际交流资源,构建双向语言互动场景,组织欧美、东南亚地区学生与对接学校学前儿童、小学生及教师开展普通话与英语的实时对话与文化交流,在广昌县甘竹镇中心小学的推普课堂上,来自摩洛哥的哈芙萨和来自印度尼西亚的郑佳丽与甘竹镇中心小学的同学进行连线互动,以普通话讲述中国故事,促进文化交融。

  广昌县甘竹镇中心小学的同学们与外国友人进行连线互动

  二、成果丰硕,助力长效发展

  (一)政校联建推普生根,长效赋能乡音共融

  2025年7月24日至28日,实践团赴抚州市广昌县、临川区四所中小学及社区,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为核心,创新融合心理建设、美学教育、非遗传承、科技应用和红色文化等多元育人目标,打造了一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紧密贴合乡村学生认知特点与兴趣需求的“推普+”课堂体系。实践团在甘竹镇中心小学、甘竹镇初级中学、长桥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展坪镇中心小学,通过互动课堂设计、多元实践活动开展及长效基地建设,为乡村教育注入持续发展动能。期间,江西财经大学与抚州广昌县、临川区四所中小学及广昌县解放路社区建立“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江西财经大学)活动实践基地”,累积捐赠图书400余套。

  实践团于学校、社区开展推普实践活动

  (二)心桥计划润童心,家校协同助成长

  实践团联合广昌县解放路社区开展“心桥计划”心理辅导活动,通过“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实践团成员王超越以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为指导,通过《亲子期待与自我认知》课堂,引导家长和孩子共同绘制自画像与期待树,帮助8岁的晨晨等孩子表达“心里的大世界”。活动以情景模拟、团体游戏等多元形式,开展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专题辅导,并运用社工小组案例工作法提供个性化心理支持,构建起“课堂教学+个案干预+群体赋能”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让专业心理学知识真正走进社区,助力青少年以积极心态拥抱成长。

  实践团开展“心桥计划”心理辅导活动

  (三)红色足迹砺初心,长征精神铸信仰

  抚州广昌县曾是革命苏区的全红县、中央苏区的“北大门”,也是第五次反“围剿”的主战场。在这里,红军打响了著名的广昌保卫战,进行了激烈的高虎脑战役,为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的战略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7月24日至26日,实践团在广昌县开展为期三天的红色文化调研,从高脑虎战役遗址的硝烟印记,到沙子岭毛泽东故居的岁月沉淀;从气势恢宏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到铭刻壮烈的饶家堡战斗遗址公园,实践团队循着红色足迹,通过沉浸式现场党课、主题团课和红色文化体验课等形式重温长征精神。

  实践团进行红色文化调研

  (四)方言采撷记乡愁,文化传承映匠心

  实践团队深入广昌县解放路社区开展专项调研,聚焦“家校社协同推进方言文化传承”议题进行探讨。实践团通过访谈社区工作者、教育从业者、家长及小朋友,探索普通话推广与方言传承协同推进的有效路径,为构建“语通未来,根传乡愁”的语言生态提供实践样本,唤醒公众对地域文化根脉的传承意识。

  实践团进行语言文化调查

  (五)财经反诈护万家,普法宣教筑防线

  实践团依托江西财经大学的财经学科优势,深度融合金融、法律等专业知识,运用“语言+财经”双轮驱动模式进行宣传。在广昌县甘竹镇中心小学、甘竹镇初级中学、广昌县解放社区、广昌汽车站及抚州临川区等地,针对青少年、中老年等多元群体,量身定制阶梯化金融反诈宣教方案,结合方言解读与普通话教学,系统揭露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常见陷阱,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践力量,提升公众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引导青年学生在基层实践中深化专业认知、锤炼社会责任感,实现知识传递与能力培养的双向赋能,为构建全民反诈的社会生态贡献青春智慧与财经力量

  实践团开展反诈宣传活动

  (六)莲乡寻韵探抚州,文脉绵长展新篇

  2025年7月24日至29日,实践团循着莲香与戏韵,深入抚州市广昌县驿前镇姚西村、临川区文昌里及市区,开展“莲池—雕塑—纪念馆”全链条文化调研。团队在吉尼斯认证的世界最大莲池姚西村,与莲农同剥太空莲、直播卖莲,把普通话带进田间地头;走进抚州名人雕塑园,瞻仰王安石、汤显祖、陆九渊等人物的雕像;在汤显祖纪念馆沉浸式研读《牡丹亭》著作,让古老戏文在朗诵中焕发新生;参观王安石纪念馆,俯身聆听一代才子的生平事迹。六天的调研时光中,实践团在走访调研中寻访抚州的文化印记,以青春之声助推千年文化的传承。

  实践团进行文化调研

  江西财经大学“语传情怀言通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以语言为桥,深入赣鄱乡村,创新融合红色教育、方言保护、数字推普等多元形式,打造了“四色品牌”实践模式,探索出校地合作、科技赋能、文化传承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为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开辟新思路,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语言文化的力量。

  (图文/黎嘉龙 饶震 卢丽琼 马驭    ​编辑/曾咨淇    ​审核/一审 姜莹 二审 赵旻 终审 成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