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的盛夏,一场跨越八千公里的重逢
七月的南昌西站,热浪翻涌。江西财经大学的王芙蓉老师早早等候在高铁站出口处,迎接一位远道而来的“老学生”——英国考文垂大学教师Ian。当熟悉的身影出现,一句流利的“你好,王老师!”瞬间将时光拉回八年前。
2025年Ian来中国南昌看望王老师
缘起孔子学院:为爱学中文,因教育结缘
2017年,江西财经大学与英国考文垂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迎来了一位特殊学员——Ian,一位因爱上中国妻子而决心攻克汉语的英国学者。作为孔院教师,王老师见证了Ian从零基础到熟练运用中文的蜕变。尽管他自己在考文垂大学的教学任务繁重,Ian始终以认真的态度坚持学习,成为孔子学院“语言搭桥、文化传情”理念的生动实践者。
2017年Ian在英国考文垂孔院
情谊跨越山海:从英伦课堂到中国讲台
八年间,这份师生情谊历久弥新。此次Ian携家人从广州赴宁波途中,专程在南昌停留,只为与老师重逢。更令人欣慰的是,Ian已在中国扎根五年,先后执教于中山大学、广州国际学校,成为促进中英教育交流的桥梁式人物。
2017年Ian和王老师在英国考文垂孔院
文化共鸣:从语言学习到文明互鉴
在江西省博物馆的参观中,Ian对“黄釉御用”等展品很感兴趣,与王老师探讨瓷器背后的历史脉络。这一幕,正是江西财经大学通过孔子学院推动“语言——文化——民心”三层深化的缩影:当外国学者不仅能说汉语,更能读懂中国,国际中文教育才真正实现了其深层价值。
师生在江西省博物馆
Ian的故事,是学校国际化办学成果的典型例证。作为积极主动参与孔子学院建设的高校,江西财经大学始终致力于打造人文交流的国际平台。Ian的故事,正是这曲“教育联通世界”交响乐中一个动人的音符。
(文/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图/王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