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师生校友风采

首页>>师生校友风采>>新闻列表

捧得“优胜杯”!特等奖+2、一等奖+3、二等奖+7、三等奖+4!

  6月68日第十九届“挑战杯”江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在东华理工大学落下帷幕。共有来自44所高校的217件作品入围终审决赛。其中,我校入围作品12件。经过激烈角逐,我校共斩获全省特等奖两项、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七项、三等奖四项,并捧得竞赛“优胜杯”,获赛事“最佳组织奖”。

谋篇布局,做好“挑战杯”全周期备赛

  近年来,学校党委始终高度重视“挑战杯”竞赛工作,校领导多次召开“挑战杯”竞赛启动会、经验交流分享会等,协同各职能部门、学院党委有序推进学科竞赛工作。校团委精心谋划,提前18个月启动赛事备赛,完善时间安排表,确保各项工作全程跟进、压茬推进。为储备更多“挑战杯”参赛项目和团队,校团委筹备开展“种子”“育苗”“拔尖”竞赛专项训练营,链条式推进项目培育和人才选拔工作,一方面通过“种子”训练营提前遴选具有潜力的参赛选手和项目团队,另一方面,通过“育苗”“拔尖”的后续培养,使得种子队伍选手成长为学校“挑战杯”竞赛中坚力量,为学校在后续竞赛中突破提供项目保障。此外,校团委始终坚持以“挑战杯”国赛标准开展校赛,本届“挑战杯”我校共174支队伍积极报名参加,校赛阶段共开展3轮线上网评盲审和3轮线下答辩评审,邀请省内外资深专家深度参与评审工作,对参赛项目进行严格把关,最终产生17支优秀参赛队伍晋级省赛。

多措并举,不断提升项目团队质量

  校团委与各学院紧密合作,共同发力、共享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供资源支持,为参赛项目作品质量提供强大合力。一方面,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组成专业评审团,聘任我校“挑战杯”竞赛训练营教练团队,凝聚深厚学术积累和丰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整合各单位优质科研平台资源,开放打磨场地,为团队实践提供优质的配套条件,让参赛团队能够在广阔的资源平台上汲取养分,推动项目质量持续提升。积极邀请具有丰富“挑战杯”竞赛经验的评委专家对项目进行打磨辅导,开展多轮文本评审、路演展示,对文本材料、路演陈述等提出专业修改意见。自省赛备赛以来,累计组织开展6次开放式大讲座、9次训练营集中授课、10次专项指导,让学生团队及时调整思路、解决问题,进一步深化项目内涵,提升项目竞争力,为在省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注重参赛团队的实战能力提升,组织开展全场景模拟演练,累计开展模拟演练7次、文本打磨2次,从项目汇报展示到评委提问答辩,全程模拟“挑战杯”国赛省赛的真实场景,让团队成员在全场景模拟答辩环境中锻炼临场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

汇聚合力,积极营造学术创新氛围

  为系统组织学校学生科创活动,保障“挑战杯”赛事举办及项目培育,校团委充分发挥学术科创类社团引领作用,于2024年6月成立了科学与技术协会,在“挑战杯”竞赛各项组织筹备过程中保驾护航,成为推进学生科创工作的重要支撑力量。积极搭建学术交流与创新实践平台,以科创节和学术节等学科竞赛活动为重要抓手,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创新活动。本学年,“双节”共举办106项系列活动,吸引全校近2万人次参与,学生自主研发的“科创小助理”平台浏览量超5.5万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学术科研的兴趣和热情,使校园内的学术氛围更加浓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充分利用各类宣传渠道,对“挑战杯”竞赛进行全面深入的宣传推广,通过校园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及时发布竞赛的相关信息、优秀项目展示、团队备赛故事等内容,吸引广大师生的高度关注,进一步扩大赛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学校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让创新成为一种校园风尚,激励更多青年学子投身科研创新实践。

  下一步,校团委将精细化完善备赛方案,对拟晋级“挑战杯”国赛的队伍继续加大辅导支持力度,力争我校在国赛舞台上取得优异成绩,展现江财学子的卓越风采和创新实力。此外,我校作为第十五届“挑战杯”江西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承办高校,将提前谋划、精心筹备赛事前期工作,举办暑期“挑战杯”学生训练营,开展集中培训和项目孵化工作,为下一届“挑战杯”竞赛储备坚实的后备项目力量。校团委将坚持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牵引,持续深化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助力更多青年学子在科技创新的征程中绽放光彩,为推动教育强省建设贡献更多的江财力量。(/校团委 芮嘉怿 图/校团委 曹文卓 李雨涵 王绮萱 程旋 付佳俊    编辑/鲍道斌    审核/姜莹 赵旻 成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