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由江西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主办,华兴银行、九江银行承办的中国票据市场发展研讨会暨《金融强国建设与中国票据市场发展研究》首发式在广州举办。副校长袁红林、九江银行行长肖璟、华兴银行行长职美琴、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执行院长肖小和、上海票据交易所交易部高级经理王培虎、九江银行副行长杜中文、华兴银行行长助理段欣、深度(山东)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资深副总裁兼总裁办主任李洋出席会议,来自国有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科技公司等票据从业人员参加会议,金融学院副院长(牵头行政工作)、九银票据研究院院长王红建主持会议。
袁红林强调,票据市场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也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载体。它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推动成立九银票据研究院,携手九江银行深入探索票据市场发展规律,开创全国首个票据方向研究生,聘请票据领域的资深专家作为校外导师,已联合培养8批共60名票据方向研究生,为引导票据市场规范、有序发展,推进票据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打造高端票据领域智库和面向全国的交流合作平台方面作出了江财贡献。
肖璟指出,票据市场是连接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键纽带,其创新发展对服务国家战略意义重大。近年来,九江银行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聚焦金融强国建设目标,紧扣金融“五篇大文章”,以“从金融中来、到产业中去”为主线,创新“产业+政策+金融+科技”服务模式,全方位赋能产业链发展。在票据业务板块,九江银行持续深化与产业金融、供应链金融的融合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职美琴指出,银行业正经历利差空间收窄、资产质量承压、客户需求升级等多重考验,中小银行亟须重塑业务逻辑。风险加速暴露之下,支持供应链融资的声音越来越响亮,票据业务正从传统的支付工具演变为中小银行的战略安全垫,其价值边界已全面延展。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城商行,广东华兴银行正借力时代浪潮,不断探索票据业务发展新举措,以开放的姿态,期待与同业携手并进,共建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同业合作生态圈。
会上,袁红林、肖璟、职美琴、肖小和、李洋、秦书卷共同启动《金融强国建设与中国票据市场发展研究》发布仪式。
肖小和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票据市场的发展历程,并提出建设金融强国是推动高质量经济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票据作为优质金融产品,凭借降低交易成本、提升资金效率、丰富投融资工具等优势,在连接企业与金融机构中不可或缺。在此背景下《金融强国建设与中国票据市场发展研究》应运而生。
在中国票据市场发展研讨环节,李洋介绍了深度数科在使用数字科技助力普惠票据发展方面的探索,并提出,随着供应链票据生态日趋健全,票据账户已具备与银行网银现金账户剥离、独立存在的客观条件。
杜中文提出,在经济动能转换与银行同质化竞争的背景下,中小银行需另辟蹊径,深耕产业金融是关键,并介绍了九江银行积极探索产业金融与供应链金融取得的成效。
段欣介绍了华兴银行票据业务特色化、可持续发展新路径开展情况。
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明昌提出,票据市场已成为信贷调控的重要工具,未来需进一步回归本质、去信贷化,以科技创新和数智化引领变革。
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慈拉认为,当前我国既要面临实体经济应收账款流动性日趋减缓的困局,还需防范关税战可能引发的输入性通胀风险。
万联网首席金融顾问梁超杰认为,DeepSeek引发的技术浪潮,正式确立了“AI+数据”的新技术范式。在未来竞争中,拥有高效“数据链”实现组织协同的主体,将在打破条线分割的“万国造”模式中脱颖而出。
邮储银行金融同业部票据业务管理处副处长马男提出,在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票据业务始终走在前列,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加速数智化转型,构建了数据驱动的服务新范式。
王红建主持会议。
会上,袁红林为肖小和、李明昌、赵慈拉、秦书卷等票据研究院“优秀校外导师”颁发获奖证书。(图文/金融学院 审核/姜莹 赵旻 成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