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江财要闻

首页>>江财要闻>>江财新闻>>新闻列表

【学在江财】软件与物联网工程学院627寝室全员上岸的研路密码

  2021年的秋天,北区1栋627寝室的四名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带着青涩与憧憬踏入校园。四年后,他们共同交出了一份耀眼的答卷:陈毅军考入东南大学,周钰进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陈彬被电子科技大学录取,段雪峰则奔赴中山大学深造。从“普通学生”到“全员上岸”,他们的故事没有天赋异禀的传奇,只有脚踏实地的坚持与彼此扶持的温暖。

始于平凡,成于坚守

  “寝室的最后一盏灯”,是他们大学时光的共同记忆。大一某夜,当其他寝室早已熄灯入睡时,陈毅军仍伏案做题,微弱的光线映出他专注的侧脸。这一幕被室友们看在眼里,也悄然种下了“向更高处攀登”的种子。

  进入大学不久,他们就立下读研的目标,希望通过读研继续深造、开拓见识。大学期间,四人成绩保持前列,其中陈毅军四年加权成绩稳居班级第一,陈彬、段雪峰稳居班级前十,周钰也在大三后突飞猛进。尽管成绩不错,但缺乏竞赛经历、项目经历使四人与保研资格失之交臂。

  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他们压力重重。“那就考研吧!”四人自此扎进学海开启了日复一日的努力,图书馆成为他们的“根据地”。他们以早八晚十的规律作息稳扎稳打,晨光中的单词背诵,写满公式的草稿纸,用“睡前吐槽”和“时常约饭”的小默契化解压力,那个模糊的“深造梦”正变得越来越清晰。在枯燥的考研旅途中,他们步履坚定,并肩作战,共同绘制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我们不是学霸,只是更懂得坚持。”四人笑着说。

 

自律为基,互助为翼

  若问627寝室的成功秘诀,“尊重”与“互助”是关键词。他们从未制定统一的作息表,有人清晨7点起床背单词,有人9点才开启学习模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节奏,室友之间相互尊重,懂得换位思考就是最好的寝风。”早起的同学轻手轻脚完成洗漱,晚睡的同学同样会在11点后自觉放低音量,大家不善言辞,却在心里达成默契,为彼此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备考期间,寝室化身“资源共享站”,陈毅军凭借自律高效的复习计划和工整的笔记,成为大家的“时间管理模板”,段雪峰总能精准梳理知识框架,拆解专业课难点,并共享政治押题资料;周钰快速筛选考研有效信息,如择校数据、导师论文等,是寝室的“信息小能手”;陈彬作为寝室长,在压力如山的备考期间,总能及时关注室友的状态并给予关怀与鼓励。晚间从图书馆归来,四人便会交流学习进度,探讨知识难点,在互相切磋中复盘一天的收获。

  “考研不是苦行僧的修行。”他们通过适度的游戏、规律的健身,甚至是一场说走就走的短途旅行来释放考研的压力。“该学的时候拼命学,该玩的时候放肆玩。”这种张弛有度的节奏,反而让学习效率倍增。

  学习上的互助、生日时的惊喜蛋糕、夜跑时的谈心……这些微小而闪光的瞬间治愈每一个人,627这个小家成为他们最温暖的港湾,也是考研路上最坚实的后盾。

 

 

多元绽放,向阳生长

  走出课堂与图书馆,他们在更广阔的舞台发光发热。段雪峰担任校自强社骨干,组织全国性公益活动“善行100”,取得全国第六的好成绩,并获评“全国优秀组织者”(全国仅20人)。陈毅军、陈彬、周钰均担任学生会部门骨干,以出色的表现荣获校“优秀团员”“优秀团干”等荣誉。

  丰富的学生工作经历,也成了考研路上意外的助力。段雪峰组织全国公益活动练就的沟通与协调能力,让他在复试中从容应对;陈毅军策划竞赛的经验,让他熟练运用甘特图规划学习进度;作为办公室骨干的周钰,高效的搜寻信息能力助力他精准筛选考研信息;致力于公益活动的陈彬,超强的韧性帮助他战胜考研后期的疲惫。“公益能坚持半年,冲刺100天同样可以”。

 

 

  回望四年,那些看似平凡的努力,早已织就成功的经纬。他们用坚持对抗迷茫,用互助化解孤独,点点滴滴诠释着“同频共振”的力量,寝室的最后一盏灯最终也化作漫天星光,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前路。(图文/软件与物联网工程学院    编辑/鲍道斌    审核/一审 姜莹 二审 赵旻 终审 成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