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举办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辅导与培训专题讲座。会议邀请山东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新文科理论与实践》编辑部主任,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得者胡友峰教授作专题讲座。副校长李春根、谢花林出席讲座。我校2024年立项的重大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负责人及团队成员、2024年江西省教学成果奖青年培育项目负责人及团队成员,附中相关老师,教务处相关工作人员共计60余人参加会议。讲座由谢花林主持。
胡友峰以“宏观与微观: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的底层逻辑”为主题,从政策解读与实践指导双维度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培育与申报展开深度剖析。他系统梳理国家教育教学相关政策文件、政府工作报告等核心精神,强调成果培育与申报需以教育强国战略为纲领,精准锚定我国教育发展趋势,确立清晰目标导向。胡友峰详细解读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内涵与申报标准,强调优质国家级教学成果须契合教育教学规律,兼具独创性、新颖性与实践价值,且需经过至少两年实践检验,形成全国性影响力。他进一步厘清了教学成果申报书与日常工作总结的本质区别,指出成果凝练是教学实践的理论升华与实践创新。在申报实操层面,他提炼出精心培育成果、掌握申报要求、整理支撑材料、凝练成果名称、撰写申报书与总结五大核心策略,还针对申报书撰写误区、数据处理、案例分析及成果凝练难点进行细致讲解,为申报者提供全方位指导,助力其把握申报核心要点,提升申报质量与成功率。
谢花林感谢胡友峰教授为我校传经送宝。他强调,参会人员需从宏观选题,微观落地,中观组合三个方面做好培育工作,站位要高。他要求与会者会后进一步学习胡教授的讲座内容,吃透其核心要义,并将其转化为成果奖培育和申报的实践。
(文/教务处 吴晟哲 图/李军 审核/一审 姜莹 二审 赵旻 终审 成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