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奕泽同学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录取,还拿到3万美元的奖学金,太强了”;“报告老师,我收到曼彻斯特大学的offer了,谢谢老师的关心……”近期,国际学院2025届本科毕业生境外升学捷报频传,对学院就业工作念兹在兹的老师不断收到来自同学们的好消息。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截至4月18日,国际学院2025届本科毕业生境外升学数据显示,多名学子成功赴境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伦敦大学学院、曼彻斯特大学、爱丁堡大学、伦敦国王学院、美国杜克大学等顶尖学府共录取17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悉尼大学等知名学府录取5人;中国香港地区的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录取11人。其中超70%被QS世界排名前100高校录取。
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国际学子遍布英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充分彰显国际学院国际化多元人才培养的显著成效。在这33位优秀学子中,记者采访了三位优秀学子,探索留学心路历程,听他们讲述国际化成长路上的汗水与收获。
俞奕泽,中共预备党员。本科加权成绩90.79分,专业排名第六,CFA一级10A通过,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Finalist奖获得者。已获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HU)院长奖学金,将于今年8月赴美攻读“人工智能与商业分析”硕士。
俞奕泽的本科生涯是一场多维度的自我突破。留学的种子,早在俞奕泽大一时目睹学长学姐进入国际顶尖高校时便已萌芽。在国际学院的本科学习中,学院全英文授课体系使得他无缝衔接海外课堂,跨文化交流经验帮助他在国际团队中游刃有余。学院提供的语言强化课程、国际交流项目以及全球金融案例研讨,为他构建了宏观视野,不仅有助于夯实金融理论基础,更通过丰富的英语课程与跨文化交流实践,练就他流利的语言能力与国际化思维。
从江财到约翰霍普金斯,俞奕泽的成长轨迹印证了跨界思维与国际化视野的价值。正如他所言:“每一次挑战都是机遇,唯有保持热忱,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锚定自己的坐标。”
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优秀学子,范晶晶始终步履坚定,不断向前,有着坚定的目标和毅力,在不懈努力下,成功申请至香港中文大学。
本科期间,她深知拓宽视野,提升自我能力的重要性。从大一起,她积极磨炼本领,在多方面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在学院的特色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并将这些理论知识投入实践,在实习过程中不断夯实自己的知识。在金融行业的压力下,努力提升自我能力,对于自己的未来有着明确的目标。
在即将启程的新征程上,她对学弟学妹们送出了自己的寄语:“在江财国际度过充实的四年,丰富自身,汲取知识。”她认为大学是很美好的时间,享受大学生活的同时一定也要做好规划。可以多参加一些大型比赛,也可以去各行各业多实习,要早做准备,为自己的未来制定目标,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获,奔向属于自己的光明前景。
曾文宇,中共党员,在专业四年学习经历中,他以核心专业课程为锚点进行学习,同时培养思维发散延展的能力,建立经济相关理论框架,成功申请至美国杜克大学。
曾文宇有着清晰的时间规划:大一下通过FRM一级,大二下通过CFA一级,大三上通过雅思,大三下通过GRE。同时,按照自己对未来职业规划的方向投递简历,他曾完成6段实习经历:包括金融行业的2段FA,1段券商研究所机械组行研,1段二级百亿私募的电新、机器人行研,1段二级百亿私募的宏观策略行研,1段一级私募股权投资实习。基于对金融和投资的浓厚兴趣,在校期间他曾担任学校金融投资协会的会长,结交了大量同样喜欢投资的朋友,并与计算机、集成电路专业的朋友共同创立了初创公司,在AI大语言模型、量化金融领域获得了一定的理解和成就。
谈及在国际学院学习时,曾文宇提到国际学院特有的双语课程体系对学生顺利应对英语学习场景的帮助,其独特的教学资源能让学生接触到优秀的海外教师,在留学学校的选择与申请的推荐上提供有效的帮助。在必修课之外,学院丰富的选修课程库让他找到课程兴趣的交叉点,与导师们讨论交流更多元化的课程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留学是“读万卷书”的延续,更是“行万里路”的起点。国际学子的征途,是让中国智慧在全球生根开花,多名国际学子用行动诠释:真正的国际化人才,既能扎根专业攀登学术高峰,亦能心怀天下回应时代命题。
国际学院将持续以全球视野培育“破壁者”,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语言培训、拓展国际合作等举措,为学生搭建多元化升学平台,助力更多青年在世界舞台书写中国答案。(文/国际学院 李欣悦 王棋 王雨欣 审核/一审 姜莹 二审 赵旻 终审 成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