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邓军教授与其团队成员匈牙利德布勒森大学博士生洪福英、研究生黄响华合作的研究成果《贸易扭曲效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外部摩擦及其应对有效性》在权威A期刊《中国工业经济》2025年第3期发表。
该文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布局产业链,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经济社会规划和长远发展的重要引擎。该研究通过构建一个囊括战略性新兴产业世界投入产出关联的量化贸易模型,区分中间品和最终品摩擦,以探究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内、外部摩擦变动下引发的贸易扭曲效应。研究发现,外部摩擦的增加导致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出口、产出受损,尤其是电气电子设备的外部摩擦增加对其影响最为显著。与外部摩擦相比,中国内部摩擦变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影响更为深远。当内、外部摩擦同时发生时,电气电子设备、金属及其制品的摩擦增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影响最为显著。随着摩擦涉及的行业和国家(地区)范围的扩大,以及摩擦程度的增加,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受影响程度将不断加深。进一步评估摩擦应对策略的有效性发现,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政策和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摩擦减小,有助于推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该研究为保障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提供了政策启示。
【延伸阅读】
《中国工业经济》是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类综合性权威理论刊物,专门刊发以重大前沿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前瞻性、引领性、规范性最优秀研究成果。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工业经济类第一名(历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顶级期刊(2022),连续13年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2—2024)称号,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管理科学A类重要学术期刊(历年),中国工业经济学会核心会刊。
(文/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 审核/姜莹 赵旻 成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