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学院学科建设、专业发展、科学研究围绕数字化、绿色化、国际化转型与发展,全面落实学校抢抓“三化”机遇的战略部署,11月27日下午,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领导班子、各系主任、导师组长和青年教师代表开展“数字化、绿色化、国际化”转型与发展研讨会。会议由副院长熊小刚主持。
院长张仲芳强调,学院必须全面落实学校抢抓“三化”机遇的战略部署,这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从目前学院的工作进展来看,已在一些领域取得了部分成果,但成果数量和质量都有限,进展也较为缓慢。下阶段学院推进“三化”转型工作应当重点围绕以下三点展开:第一,就学院自身的专业特色而言,“三化”转型工作中的突出重点是数字化,其次是绿色化,各系、不同专业应当结合自身专业优势找准着力点,有所侧重地推进“三化”转型工作;第二,加大力度推进专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教材建设,推动课程体系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教育技术相结合,或深入改造传统专业形成新型的自设专业,同时加强与数据、数字这些产业管理相关的政府部门的合作,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第三,积极推进国际化项目的落实,在维持好原有的国际化项目的基础上,继续突破并拓展更多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
土地资源管理系主任涂小松、行政管理系主任黄勇辉、税务系主任邱慈孙、社会保障系主任方群和财政系主任夏珺依次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科研成果等方面对各系在“三化”转型与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汇报,并提出了在“三化”转型与发展工作中遇到的师资匮乏、平台资源不足等问题。下一阶段,各系将努力寻求解决办法,积极响应学校“三化”转型的号召,继续深入推进“三化”转型与发展工作。
导师组长匡小平教授、肖建华教授、但承龙教授从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等方面对“三化”转型与发展发表了看法。匡小平教授认为学院科研上的“三化”转型还不够全面不够充分,不仅老师应当不断提升自己对数字化工具的运用能力,学院也应对此多加投入、积极举办相关培训,加强老师对数字化工具的利用能力,产出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肖建华教授认为数字化可分为工具、融合和升华三个阶段,当前我们正处于工具论的初级阶段,所做的工作还不够,成果也不够突出,应当注重培养可持续性的发展理念与国际化的视野。但承龙教授总结了近些年土管学科在“生态修复”“碳排放”等绿色化方面的研究情况与科研成果,介绍了土管硕士点师资和科研成果在国际化方面的体现,并指出了下阶段数字化转型的大体规划与努力方向。
与会青年教师围绕学科发展、专业建设、科学研究“三化”转型,介绍了自己已开展的工作、取得的相关成果与未来的行动计划。并且就“三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教学实践困难、科研方向选择和国际交流合作细节等问题与学院领导班子、系主任和导师组长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场气氛热烈,思维碰撞不断,为学院后续制定具体的“三化”转型发展策略提供了丰富的思路和有益的建议。
副院长熊小刚对各系主任、导师组长和青年教师的发言进行了梳理。他表示,自学校推进“三化”转型建设工作以来,学院各系积极跟进,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积极参与相关的科研项目与比赛,已奠定了较好的“三化”转型基础,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过去对“三化”转型的宣传与总结力度不够、成果放在全校来看较少。学院在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和科学研究上还有进一步努力的空间,希望全院师生围绕“三化”转型与发展积极行动起来,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加强新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为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推进“三化”转型和发展工作任重道远,学院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积极创新,勇于实践,努力打造在“数字化、绿色化、国际化”方面具有鲜明特色和广泛影响力的高水平学院,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财税与公共管理专业精英人才。
(图文/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杨思雨 编辑/石欧颖 审核/一审 姜莹 二审 赵旻 终审 李大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