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江财要闻

首页>>江财要闻>>江财新闻>>新闻列表

2024年江西省“团团微就业,职场大讲堂”示范宣讲活动在我校举办

  为进一步引导大学生立足实际、找准定位,踏实奋斗、成长成才,在高质量就业中服务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11月9日,由共青团江西省委主办,共青团江西财经大学委员会承办的江西省“团团微就业职场大讲堂”示范宣讲活动在我校举办,10余所在昌高校的300余名师生代表参加。

  活动邀请了人力资源工作者、创业青年代表、企业资深人力资源经理、基层公务员等嘉宾,围绕就业创业、求职准备、考公考编等相关经验进行分享。团省委副书记肖如恩出席活动并讲话,学校副校长方玉明致辞。

  我校2004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校友、江西金手指人力资源公司副总经理钟安俊以“从人力资源行业看宏观经济形势和从微观角度看新人在企业发展”为引,分析经济形势和企业招聘用人需求策略。他指出,针对经济形势稳步向前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应届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上要依据市场和行业的实际情况“降低预期”,修正就业目标;同时,在就业专业及行业方面要明确“卡住身位”,先就业再择业,围绕实际工作调整职业规划。他呼吁大学生在职业规划中“不为自己设限”“沉淀才有积累,厚积才能薄发”,鼓励大家多挑战、多试错、多沉淀、多学习,努力在职场中发展成长。

  我校2006级软件工程专业校友、江才飞扬财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胡奕宝分享自己的创业历程,讲述从2007年至今在财会教育领域的心血与成就。他从一个创业者的角度出发,分享坚守创业初心的亲身经历与宝贵经验:在就业或创业过程中,只有通过专注与努力,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养成终身学习习惯,为企业紧跟时代要求、转型发展提供方向,才能实现个人成长的价值。目前,他的团队为地方财政预算绩效提质增效提供智慧力量,累计行程超10万公里,服务超江西省7个地市近30个县(市)区。

  我校2004级行政管理专业校友、华夏银行南昌分行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巩佳妮从金融企业面试官的角度出发,为青年学生能力素质的提升提供针对性建议。她表示,应届毕业生在求职中需具备六项综合能力:培养社交沟通能力、塑造统筹协调能力、锻炼敏捷思考能力、锤炼职场抗压能力、提高持续学习能力、拓展自我规划能力。其中,参与学生工作、培养文体兴趣爱好、参与学科专业竞赛、投身基层实践是增强青年岗位实践能力、助力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巩佳妮既注重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又强调实践经历的积累,为即将步入职场的年轻人提供了全面的职业准备指南,与会同学受益匪浅。

  我校2014级投资学专业校友、某国家级开发区公务员方鸿刚立足基层干部的视角,为有志于成为基层公务员的青年学子提供了全面的指导与建议,充分激发青年学生投身基层服务的热情。他从“三个3”着手,介绍公务员的“3个优势”即稳定性、成就感、干部年轻化;“3个挑战”即基层公务员面临竞争激烈、工作任务重、行为规范的挑战;“3种渠道”即通过国考、省考、选调生选拔成为公职人员。他建议备考公职人员应早规划、早准备、早行动,珍惜应届生身份,抓住每次考试机会,了解公务员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倡议青年理性选岗,根据自身条件和优势,合理选择岗位,避免盲目跟风;备考过程中放平心态、树立自信,把每次考试当作实战,不断积累经验。

  活动现场热情高涨,交流互动环节气氛热烈,各高校学子踊跃提问。针对2021级学生秋招简历投递难题及未来行业趋势,学长学姐们分享了宝贵经验。钟安俊学长建议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简历制作,多向招聘人数多的公司投简历以积累经验,提高面试成功率。巩佳妮学姐从金融行业人力资源角度分析,指出银行数字化转型将增加对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她建议金融科技专业学生明确专业对应领域,加强专业性,提高就业竞争力。胡弈宝学长分享转化客户经验,强调口碑传播与持续学习的重要性。方鸿刚学长则针对公务员备考给出建议,通过真题训练和练习题相结合,提高准确率。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大讲堂不仅收获宝贵的求职技巧,也进一步坚定了他们对职业生涯的信心。

  肖如恩在讲话中指出,青年群体能否高质量充分就业,关乎着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他强调各级团组织及团干部紧密围绕高校学生就业,大力实施精准帮扶,持续做好就业观念引导、社会化能力培养、岗位供给和对接。方玉明指出,江财建校百年来,30余万青年秉持“信敏廉毅”校训精神,立足岗位,投身时代发展。他围绕拓宽“高效率寻业之路”、点亮“高质量就业之灯”、搭建“高保障创业之梯”三个方面分享了江西财经大学在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经验,呼吁同学们以榜样为引领,树立正确就业观念,到基层踏实奋斗。

  下一步,校团委将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深化“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从大学生成长发展全周期出发,拓展工作链、价值链,大力实施精准帮扶,持续做好就业观念引导、社会化能力培养、岗位供给和对接,全力以赴帮助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文/肖扬沈沁圆图/李军编辑/朱旭鹭审核/一审 姜莹 二审赵旻终审李大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