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专题报道

【转型改革大家谈】理顺体制,凝聚学科发展合力

      【编者按】为形成改革合力、凝聚改革共识、加速转型发展,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地实施,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目标。10月14日、25日,学校分别召开以“加快智能化创新能力建设”“全力推进有组织的学科建设”为主题的转型改革专题推进会。相关单位负责人围绕会议主题谈体会谈思路谈打算。

  应用经济学科自入选省“双一流”(高峰优势学科)以来,对标上海财经大学等标杆院校,围绕省“双一流”学科关键指标和重点指标等绩效任务,凝练学科方向、开展团队科研、培养卓越人才、打造一流师资、提升社会服务、加强合作交流,不断提升学科实力。

  一、基本情况

  应用经济学科是我校最悠久,最具实力的学科之一。1986年获批开展硕士研究生培养、1998年获批开展博士研究生培养、2005年获批成立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产业经济学获批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011年获批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学科体系和层次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科由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金融学院、应用经济学院(数字经济学院)及相关支撑单位构成,现有教师210余人(正高50余人、副高60余人)。学科由财政学、国际贸易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土资源与生态经济学等二级学科组成,主要研究方向有:财税治理现代化与政策效能、三链协同与外贸高质量发展、金融科技与资本市场理论、数字经济与产业经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学科组建了“数字经济与产业发展”等7个A类学科创新团队以及“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等8个B类学科创新团队。

  二、进阶目标

  (一)学科现状

  应用经济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确定为“A-”等级(全国前5%~10%),先后入选江西省“十三五”“十四五”一流学科(高峰优势学科),2023年被确定为校“先锋队”学科。

  (二)进阶目标

  第六轮学科评估冲击“A-”等次,为学校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贡献力量。

  三、建设进展

  (一)大人才、大奖励基础夯实

  1.大人才队伍实现增长。“双一流”建设期间,应用经济学科新增国家级人才3人(柔引1人)。

  2.国家级奖励基础夯实。“双一流”建设期间,应用经济学科获省部级一等奖及以上奖励18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2项,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参与),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项,省部级科研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9项)。

  (二)大成果、大项目创新高

  1.高质量成果量级提升。“双一流”建设期间,应用经济学科共发表国际国内重要期刊论文100余篇,国际国内顶级期刊论文6篇(中国社会科学1篇、中国科学(数学)1篇、经济研究2篇、管理世界2篇)。

  2.重大重点项目创新高。“双一流”建设期间,学科共承担国家重大重点项目9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4项、重点项目5项)。

  (三)大平台、学位点持续推进

  1.国家级平台的建设持续推进。“双一流”建设期间,应用经济学科获批(共建)教育部、自然资源部等省部级平台2项,获批教育部、江西省课程虚拟教研室3项。

  2.学位点量级提升。“双一流”建设期间,应用经济学科新增学术型硕士点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开展“绿色与低碳经济学”自设硕博学位点申报,积极推进金融科技、数据法学、智慧财税等交叉学科专业建设。

  (四)服务社会、对外交流不断加强

  1.服务社会成效显著。“双一流”建设期间,获省级及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140余篇,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近20项,承接40余期经济管理类干部培训班,选派10余名老师至地方政府或省直部门挂职,税票博物馆影响不断扩大。

  2.对外交流不断增强。“双一流”建设期间,应用经济学科新增境外合作高校6所、国际合作项目5项,支持14名教师境外研修交流,招收培养海外留学生554人,选派177名学生参与境外合作培养;举办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30余次(国际会议4次),支持师生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会议67场次、293人次;国际间合作发表论文44篇。

  四、存在问题

  根据第二轮省“双一流”建设中期评估审核结果和标杆院校对比分析,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人才队伍缺少“领头雁”、重大奖项尚显不足、标志性成果不多、重大平台尚待突破、学科声誉有待提升。

  五、具体举措

  针对应用经济学科存在“大人才”缺乏、“大奖励”和“大平台”未突破、“大成果”不多和学科声誉有待进一步提升等五个方面问题,提出下述举措:

    ()理顺体制,凝聚学科发展合力

  构建“头雁引领,四翼齐飞”的应用经济学科进阶发展格局,形成“数字经济与产业经济”学科方向引领,“财税治理现代化与政策效能”“三链协同与外贸高质量发展”“金融科技与资本市场理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学科方向协同发展的应用经济学科高质量发展格局。

  理顺“学校规划—牵头协调—学院实施—定期考核”的应用经济学科建设管理体制,健全应用经济学学科建设领导小组顶层设计、应用经济学院(数字经济学院)牵头协调、应用经济学科各学院组织实施的学科建设机制,形成学科进阶目标引领、建设任务明确、具体任务明晰的学科建设机制。

  落实“目标—任务—考核—激励”的应用经济学院资源配置机制,以应用经济学科关键指标、重点指标为导向,按学科方向压实压细责任,按“揭榜挂帅”或学科创新团队实施方案明确团队具体任务,以学科方向、学科团队任务完成度,落实学科建设经费使用、招生指标分配等激励政策。

    ()凝练特色,加强学科顶层设计

  凝聚学科方向,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主动融入国家和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数字经济与产业经济”等学科方向,并将省“十四五”一流学科(高峰优势)的建设任务具体分解到各个学科方向、学科团队上,打造“数字化、国际化、绿色化”学科特色。

  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聚焦发展“财税治理现代化与政策效能”等学科方向,探索设置“绿色财税”等学科方向。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聚焦发展“三链协同与外贸高质量发展”等学科方向,牵头区域国别学交叉学科建设,探索设置“国际税收”“国际金融”“资源环境统计”等学科方向。金融学院聚焦发展“金融科技与资本市场理论”等学科方向,探索设置“绿色金融”等学科方向。应用经济学院(数字经济学院)聚焦“数字经济与产业经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学科方向,建设好“国土资源与生态经济学”自设二级学科,探索设置“绿色与低碳经济学”二级学科硕博点、“数据科学与产业经济”交叉学科博士点、“碳资产管理”交叉学科硕士点、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硕士点。

    ()引育并举,实现领军人才突破

  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大力支持具备冲击国家级人才潜力的培养对象申报国家级人才称号。同时,积极引导优秀海外青年博士申报“海外优青项目”;国内青年博士申报江西省“双千计划”等项目。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引进国家级人才、四青人才、海外优青人才。

  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新增引育国家级人才1人,引进国内外优秀青年博士2-3人。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实施国家级人才与校内具有培养潜力的青年人才“结对”辅导,引进国内外优秀青年博士3-5人。金融学院新增引育国家级人才1人,引进国内外优秀青年博士3-5人。应用经济学院(数字经济学院)实施国家级人才与校内具有培养潜力的青年人才“结对”辅导,引进国内外优秀青年博士3-5人。

     ()重教强研,推进国家奖项兑现

  强化资源前端配置,加大现有国家级教学、科研成果的培育力度,支持具备冲击国家级奖项潜力的教学、科研成果申报国家级教学科研奖项。完善高水平教研、科研人才梯队,重点培育高水平学术论文发表和高质量教学案例开发,将高质量教学成果与交叉学科方向连点成线,争取实现国家级教学成果量级突破。

  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金融学院、应用经济学院(数字经济学院)培育1-2项教学成果申报国家教学成果奖、培育1-2项成果申报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五)团队协作,提升顶尖论文量级

  加大高水平成果产出支持力度,通过搭建科研平台、提供经费场地、聚焦学科建设关键和重点绩效指标,标志性论文等核心任务分解到学科创新团队,开展有组织的团队科研,促进标志性成果量级突破。推动教师深入学术研究,鼓励学术合作撰写,以组建跨校团队方式共同推进标志性成果,提升在国内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

  应用经济学科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1篇及以上,在《中国科学》《求是》《经济研究》《管理世界》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及以上。应用经济学科A类科研团队争取在校定A级期刊发表论文1篇及以上。

     ()整合资源,立项国家科研平台

  深化应用经济学科与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交叉合作,加强财经大数据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培育)项目建设。推进国势研究院建设,积极申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重点研究基地)。联合推进好自然资源部大湖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建设,重点建设生态产品监测评估与智慧管理实验室、金融风险监测与预警平台、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联合研究院等校级重点平台冲击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

  应用经济学科协同做好财经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建设,至少新增1个省(部)级重点平台。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深化“教育部中国税制课程虚拟教研室”建设;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推进“大宗商品国际价格分析与预测实验室”“区域国别研究院”建设;金融学院推进“金融风险测度和管理中国标准建设实验室”建设;应用经济学院(数字经济学院)联合开展“自然资源部大湖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技术中心”“生态产品监测评估与智慧管理实验室”建设;智库建设中心(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推进“低空经济研究院建设”建设。

     (七)开放交流,持续提升学科声誉

  主办或承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主办国内高端学术会议,扩大应用经济学科在国际的学术影响力(中国应用经济学年会、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治理学术年会、中国金融工程学年会、赣江金融高端论坛、国际投资论坛、全国产业经济研究生论坛、财税理论与政策研究生论坛等)。

  深入拓展与中央财经大学等名校的校际合作,组建跨校跨学科创新团队。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对标江西“1269”行动计划,承接省级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定期发布《江西省数字经济发展报告》,扩大学校在省内的综合影响力。围绕财经管理、产业发展、金融风险控制等领域继续承接和办好各类人力资源培训班。丰富留学生来华学历教育层次,扩大留学生规模。(文/应用经济学院(数字经济学院)何小钢  编辑/金曲乐  审核/一审 姜莹 二审 赵旻 终审  李大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