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师跨学科知识的相融,对正确理解语言材料的意义和进行有效的知识传递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为帮助外语教师扩大知识面,了解当前经济形势,5月6日,副校长王小平应邀为外国语学院师生作了题为“中国经济增长本质与回归新常态”的双语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叶卫华主持。
王小平教授用流畅的英语将四个问题贯穿在一个半小时的讲座中:中国经济近三十年为什么能持续快速地增长?经济增长的本质是什么?扩大消费会带动经济增长吗?为什么中国经济要回归新常态?
王教授首先引导大家回顾了经济增长的定义,即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移,并提出导致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劳动力数量的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个国家的储蓄对该国的长期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因为储蓄可以转化为投资,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厂房,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消费与经济增长是没有直接关系的。据此,王教授提出了实现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手段有:鼓励储蓄、鼓励研发、提高教育质量、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助和鼓励国际贸易。
然后,在借鉴各家所长的基础上,王教授指出自己对于中国经济为什么能持续快速增长三十年的回答,主要是因为制度的变迁。接着,王教授引领大家从1978年开始回顾中国经济发展过程的种种制度变迁:扩大企业自主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抓大放小)、对外开放政策(引进外资)、政府职能转变、城市化进程等,最后回到当下提出的新常态理论,更多地要依赖市场带动经济的增长。
讲座最后,王小平教授回答了学生提出的关于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提出现在的大学生应该具有国际化视野,未来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会很大。一所大学国际化水平的高低将很大程度决定该大学的未来,也决定该大学学生就业的水准。
此次讲座,教师们不仅收获了经济方面的知识,同时也领略到校领导作为一名教师出现在课堂上的风采。“作为校领导,早早就来到课堂,做好课前充分准备,等待师生入场,这一幕让我们很受感染”,外国语学院老师私下的交流道出了心声。(文/外国语学院 刘莉琼 金晓凌 编辑/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