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专题报道

江财学子对话非遗传承人:文化传承须躬身实践

​  为深入了解景德镇陶瓷技艺传承现状,近日,江西财经大学“沟通无限,放飞梦想”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景德镇市浮梁县丙丁柴窑,同江西省手工制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罗建斌展开一场“文化漫游”式的交流。

  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陈华、副书记马明同罗建斌老师深入交流

  非遗传承,始于热爱终于坚守。罗建斌年少时便与陶瓷结缘,后赴安徽学习柴窑技艺并不断研究实践,2019年丙丁柴窑建成,自主烧窑至今。自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后,丙丁柴窑凭借极简的建筑设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引起了众多海外艺术家的关注。他们慕名而来,欣赏精美的陶瓷艺术品,亲身体验陶瓷的制作过程,惊叹于柴窑文化的博大精深。

  每一座窑炉,就如同每一个人,拥有其独特的“性格”。不同的窑炉之间也因建造材料、结构布局及烧制环境的差异,而展现出截然不同的“窑性”。罗建斌认为,正是这种“窑性”的差异,赋予了柴窑烧制过程中无限的变数与可能性。两位匠人,即便面对同一座窑炉,也可能因各自想法不同、烧制手法各异,而创造出风格迥异的陶瓷作品。这种个性化与创造性地融合,正是柴窑技艺的魅力所在。

  明代以后,柴窑逐渐没落。罗建斌开始自主烧窑时,景德镇只有几座柴窑。面对市场上追求速度与产量的现象,罗建斌选择了坚守传统柴窑工艺。他认为真正的柴窑瓷器,是时间与匠心的结晶,无法走捷径。

  丙丁柴窑“蛋形窑”全景

  柴窑烧制如此难,为何还要坚持?“我们更看重的是柴窑的本质,我们传承柴窑文化,可能在我这一代传承的时间还不够长,但是我相信我们的下一代能够将柴窑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在油窑、电窑等现代窑炉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罗建斌的坚守显得尤为珍贵。

  传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为更好推动柴窑技术与文化的传承,罗建斌积极寻求传承与创新间的平衡点,他并不局限于中国传统的陶瓷技艺,而是积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陶瓷技艺。罗建斌谈到很多现代陶瓷工艺,例如裸烧、野烧,是来自世界各个地区的,不同陶瓷文化的碰撞,赋予了柴窑全新的形态。

  校企共建实习实践基地授牌仪式

  罗建斌团队的坚守不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激发了无数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畏之心。江西财经大学“沟通无限,放飞梦想”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此次交流中收获颇丰,实践团成员切实了解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意义,深刻意识到要用一颗纯粹的心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钻研方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图/人文学院 胡炫佟 曹靖宇 陈诗怡    ​文/人文学院 胡炫佟 章凯鑫 李懿郭留珍    ​编辑/胡家璇    ​审核/一审 姜莹 二审 赵旻 终审 李大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