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至16日,由应用经济学院(数字经济学院)与产业经济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互联网经济与产业创新发展专业委员会及《当代财经》杂志社协办的“第十一届全国产业经济学研究生学术论坛”在我校举行。此次盛会吸引了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中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中国农业科学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大学、上海大学、华东交通大学等二十余所知名学府的专家学者及入选论文代表共计80余人共襄盛举。本次论坛到场的主要专家有:江西财经大学原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卢福财教授,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应用经济学院(数字经济学院)院长谢花林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创新与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吕越教授,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柏培文教授,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财税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卢盛峰教授,华东交通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欧阳志刚教授。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王自力教授主持开幕仪式。
开幕仪式:热情洋溢,共启学术盛宴
谢花林对与会嘉宾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江西财经大学及应用经济学院(数字经济学院)的发展历程与成就。他指出,学校紧跟应用经济学科发展趋势,成立了应用经济学院(数字经济学院),其中产业经济学作为重点培育学科,拥有深厚的学术积淀与广阔的发展前景。学院师生在知名期刊上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并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重点课题,学术成果斐然。最后,谢花林预祝本次学术论坛圆满成功,期待与会者共谋产业发展新篇章。
王自力简要介绍了与会嘉宾及论文入选情况,为论坛的正式开展奠定了温馨而庄重的基调。
主旨报告:洞见未来,共探产业经济新趋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创新与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吕越教授,江西财经大学原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卢福财教授分别作了主旨报告。主旨报告第一环节由王自力主持。
吕越以“电商平台与制造业企业创新——兼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创新驱动路径”为题,深入剖析了电商平台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
卢福财以“关于数据要素的几个经济学问题”为题,围绕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经济学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厦门大学《中国经济问题》副主编、博士生导师柏培文教授,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财税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卢盛峰教授以及华东交通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欧阳志刚教授等分别作了精彩的主旨报告。主旨报告第二环节由互联网经济与产业创新发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江西财经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博士生导师何小钢教授主持。
柏培文以“中国产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为题,深入剖析了国内外劳动收入份额的演变趋势,并提出了三大产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度量和测算方法。
卢盛峰聚焦于“政府距离、国有资本参股与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探讨了企业与政府地理距离变动对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影响。
欧阳志刚以“中国制造业资源配置的技术性偏向扭曲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为题,将偏向性技术进步引入资源配置分析框架,深入探讨了技术扭曲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五位专家学者的主旨报告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场引人入胜的学术盛宴,为整个会议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深刻的见解和独到的观点向与会者揭示了数字经济和产业创新的学术前沿,为大家打开了知识的新窗户。这场盛宴不仅仅充实了与会者的学术背景,更激发了深刻的思考和讨论,使整个会议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研究生学术论坛:青春碰撞,智慧交融
作为本次会议的另一大亮点,产业经济学研究生学术论坛也取得了圆满成功。论坛共吸引了来自全国数十所知名高校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投稿,共提交了48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共计60篇优秀论文入选并进行了报告。论坛围绕“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统一大市场建设与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与高质量发展”“绿色经济与高质量发展”以及“低碳经济与污染协同治理”五大主题展开,为研究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学术观点的高端平台。
在分论坛中,研究生们围绕各自的研究领域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展现了青年学者的蓬勃朝气与学术潜力。他们的发言不仅涵盖了产业经济、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多个前沿领域,还结合当前经济形势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观点。通过此次论坛,研究生们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还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与学术交流能力。
分论坛一: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
分论坛二:统一大市场建设与经济发展
分论坛三:新质生产力培育与高质量发展
分论坛四:绿色经济与高质量发展
分论坛五:低碳经济与污染协同治理
总结与展望:共谋发展,共创辉煌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产业经济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及研究生们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分享成果的宝贵机会,还为推动产业经济学的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注入了新的活力。展望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学者与青年才俊能够加入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中来,共同探索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新动力与新机遇。同时,我们也期待江西财经大学能够继续发挥其在产业经济学领域的优势与特色,为培养更多优秀的经济学人才、推动产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图文/应用经济学院 审核/一审 姜莹 二审 赵旻 终审 李大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