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智治空间学科创新团队吕添贵副教授的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国内外权威期刊《Habitat International》《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中国土地科学》等。
吕添贵副教授为第一作者,胡晗博士(湖南大学)为通讯作者,韩昊英教授(浙江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张新民助理教授、樊后宝硕士和颜克高教授(湖南大学)等合作的题为《Towards sustainability: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and influence mechanism of urban sprawl intensity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的学术论文,发表在SSCI期刊《Habitat International》(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及国际权威A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6.8)。
本研究引入景观生态学中的“规模—密度—结构”分析框架,明确了城市蔓延强度衡量的逻辑依据,有助于厘清城市蔓延强度的科学内涵;设计出一个新的城市蔓延强度识别方法,拒绝了城市蔓延强度的非零原假设,丰富了城市蔓延强度测度研究;从协调人地关系视角开展研究,将土地资源错配、人口城市化等内在因素引入分析,扩宽了城市蔓延研究广度。
吕添贵副教授为通讯作者,与张新民助理教授(江西财经大学)、湖南大学的胡晗博士(第一作者)、颜克高教授、时旸博士、王馨悦博士等合作的题为《Decrypting resilience: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and driving factors of ecological resilience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的学术论文,发表在SSCI期刊《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及国际权威B+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7.9)。
本研究基于演化韧性理论构建了“抵抗—适应—恢复能力”框架分析生态韧性并进行长三角城市群生态韧性测算,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可视化方法探讨城市群生态韧性的时空演化分布格局,通过计量方法和地理探测器分析城市群生态韧性的驱动因素和影响机制,通过对实证研究结果与区域实际的考量,提炼出城市群生态韧性提升策略。研究成果围绕其时空格局和影响机制进行了重新审视,有助于掌握生态韧性发生机理和规律,从而以合理的策略从容应对不确定危机的来袭。
吕添贵副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以及应用经济学院(数字经济学院)付舒斐博士(第一作者)、朱丽萌教授,以及浙江大学汪立博士等合作的题为《乡村数字化转型对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及门槛效应研究》的论文,发表在土地领域国内一流CSSCI期刊《中国土地科学》(国内权威A-期刊,最新影响因子6.506)。
本研究本文从理论层面阐释乡村数字化转型对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驱动逻辑,探究年中国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和乡村数字化转型的时空演化趋势,探索乡村数字化转型对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影响效应的空间异质性和阶段性特征,以期为推进乡村数字化转型赋能耕地绿色利用提供实践支撑。
以上工作是我院智治空间学科创新团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同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261049)、江西自然科学基金(20232BAB203061)的联合支持。(图文/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编辑/李贵超 审核/一审 姜莹 二审 赵旻 终审 李大晖)
论文1链接:https://doi.org/10.1016/j.habitatint.2024.103089
论文2链接:https://doi.org/10.1016/j.eiar.2024.107540
论文3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LWhcWOiHTLhb9evWuqd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