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深入探索虚拟教研室建设”的要求,加强兄弟院校的经验交流,助力打造高水平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3月16日,“数智赋能·共建共享: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研讨会”在南昌召开。此次会议由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联盟主办,江西省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虚拟教研室和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清华大学学堂在线平台协办。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教学委员会主任委员丁建定教授,教育部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东北大学孙萍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李春根教授等多位专家出席大会,江西中医药大学等省内外各兄弟院校及虚拟教研室相关人员200余人参会。会议由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张仲芳教授主持。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教学委员会主任委员丁建定教授受邀发表致辞。丁建定对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内涵展开了全面解读。他表示,进入AI时代,我们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应借助高水平、高智能的平台推动教学创新。虚拟教研室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未来可以更有效地整合资源,提升教学质量,为社会保障事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虚拟教研室负责人、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李春根教授作为主办方代表发表致辞。他提到,自2014年以来,我校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和载体,拓展课程思政育人外延,打通“课内+课外”通道,通过江西省社会保障专业建设联盟搭建的校政企社合作平台,实现校内与校外资源、第一与第二课堂内资源互融互补,学生走出校园,参访相关部门,开展实地调研,做到知行合一,逐步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他强调,当前国家正大力推动虚拟教研室发展,我校紧跟发展前沿,积极建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虚拟教研室,将为专业发展增添新的动力。未来,虚拟教研室建设将从创新教研模式、深化协同育人机制入手,共建课程资源,助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培养出更多社会保障优秀人才。
本次研讨会共有九位专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主旨报告分享。
教育部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东北大学教授孙萍作题为“国家虚拟教研室建设的背景、内容与实践探索”的主旨发言。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教学委员会秘书长、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曹信邦教授作题为“数字时代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面临的挑战”的主旨发言。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教学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向运华教授作题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介绍情况”的主旨发言。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曹艳春教授以“数智赋能:基于ChatGPT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路径探索”为题,深入剖析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与可行路径,并介绍了如何利用ChatGPT助力教学研究与质量提升。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翟绍果教授围绕“数字时代社保学科的知识创新与专业变革”作主旨发言。
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龙玉其教授在线上作题为“数字化时代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的主旨发言。
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系系主任唐瑶副教授介绍了其所在学院社会保障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取得的成就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系系主任李佳副教授作题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的主旨发言。
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陈文美着重介绍了其所在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国家一流专业建设情况,包括发展历程、师资建设现状,并提出了该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向。
主旨发言后,江西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系系主任方群就江西省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方案作汇报,她着重介绍了虚拟教研室的组织架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建设计划等,并表示十分欢迎全国各大高校、专家加入到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虚拟教研室的建设中来。随后,与会专家对虚拟教研室报告进行了初步讨论,张仲芳作会议总结。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使教研室成员进一步达成了共识,明确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虚拟教研室的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同时也很好地向省内外兄弟高校展示了课程和专业建设成果。未来,成员们将通过数字化转型、智慧化赋能、产学研协同等方式,共同推进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基层教学组织共同体的建设,助力东中西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图文/李子莹 万小晓 审核/姜莹 赵旻 李大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