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探究广告传播的智能化转型路径,推动我院新闻传播学研究、教学与实践深入发展,由我校人文学院举办的“智能传播与广告发展”高端论坛在麦庐校区召开。本次论坛聚焦智能广告、计算广告、ChatGPT等众多前沿领域,探索新文科背景下广告发展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新思路和新战略。本次论坛由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蒋国河教授、新闻与传播系罗书俊教授共同主持,人文学院部分教师及百余名新传学子到场聆听讲学。
在本次论坛上,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珞珈广告学派开创者、博士生导师张金海教授首先进行了以“智能广告研究的回望与前瞻”为主题的分享。他基于对智能广告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以2015年为分界点,将智能广告研究分为“初始期”和“展开深入期”。此外,张金海教授结合广告研究的主导范式、社科立项趋势等,指出技术视域下影响广告效果变量因素的重新考量、计算技术与智能技术的开发与广告应用、技术可供与技术嵌入下广告及其产业发展变革研究、智能技术的危机与风险研究等是未来智能广告研究的四大取向。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姚曦教授作了题为“逻辑与本质:技术赋能的未来广告”的演讲。他回归广告的本质,认为不管技术如何作用于广告,“以传播的手段推进由生产到消费转化”这一本质是不会改变的,改变的只是传播手段与满足需要的方式。姚曦教授指出,在技术赋能之下,广告将实现感知力、沟通力与整合力的跳跃式提升,这一跃升使广告开始无限接近于“精准到达”“深度互动”“品效合一”的理想彼岸。在此逻辑下,未来广告将呈现出传播生态的“共变”、传播形态的“共创”与传播效果的“涌现”。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知名品牌战略与传播专家段淳林教授以“中国计算广告的发展趋势”为题,运用大量的数据和理论模型,阐明了计算广告发展的时代背景、特征与发展趋势。段淳林教授表示,当前计算广告发展处在网络广告规模持续增长、技术驱动行业变革、广告营销进入存量时代、用户需求发生变化、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加速的时代背景之下,呈现出以细粒度用户洞察为逻辑起点、智能化信息内容为重要载体、智能算法为核心、场景互动为关键驱动、优化为品牌资产提升引擎等五个特征。未来计算广告将会遵循营销科学化、创意科学化、AIGC赋能数字营销与数字内容生产、重构广告代理的商业模式等发展趋势。
上海外国语大学志远卓越学者、博士生导师姜智彬教授探讨了ChatGPT对广告传播互动性的影响问题。他以视频的形式介绍了ChatGPT文字生成图片的历史和机制,并表示ChatGPT若运用于广告行业,可能会颠覆广告的互动性,推动广告传播互动性在个性化、循环性和情境感三个方面不断迭代,进而呈现出全新的升维特征。而针对ChatGPT所带来的广告伦理失范、隐蔽操纵和隐私侵犯等风险,姜智彬教授提出,通过增强人机协作能力,平衡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促进行业、技术和法律的多方共同治理,以建立广告传播互动的信任基础。
江西财经大学广告系硕士生业界导师、广告圈自媒体大号“空手”作者闫国涛发表了“内容营销的路线演进”主题演讲。他从近年来广告所面临的窘境出发,解释了广告行业开始内容化的原因,并厘清了广告思维与内容思维的区别。伴随着丰富的业界广告营销案例,闫国涛老师向同学们具体地介绍了内容营销的三个步骤:第一阶段是尝试“把广告变成内容”,第二阶段为“把内容做成IP”,包括文创IP、人物IP、活动IP和场景IP的打造,第三阶段则是“把IP变成产品变现”,让消费者愿意为之付费。
江西财经大学广告学2002级优秀校友、杭州最具影响力创意平台“鼠打猫互动”创始人张弛以“人生中的火光,在江财就点亮”为主题,以自身校园往事和工作经历为案例,指出外包、众包、合作将成为广告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将个人打造成品牌、具备认知思维是一名优秀广告人的必备能力。张弛老师通过丰富的案例,深入浅出地向新传学子传授了宝贵的从业经验。
会议最后,人文学院院长蒋国河教授进行了总结性发言,他代表人文学院对参会嘉宾所贡献的精彩内容表示由衷的感谢,并强调人文学院新传学子应当积极参与各类学术活动,把握与行业前辈进行深度交流的机会,不断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和学术素养。
(图文/人文学院 编辑/李爽 审核/一审 姜莹 二审 赵旻 终审 李大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