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上午,校长邓辉以“跨越式迈向学术研究型大学:理想图景与可能方案”为题,为学校2023年暑期领导干部培训班作辅导报告。辅导报告由副校长刘小丽主持。
邓辉从“形势与现实”“变局与时机”“理念与行动”等三个方面描绘了跨越式迈向学术研究型大学的理想图景,提出了实现目标的可能方式。
邓辉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使命”入手,提出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挑战期、大调整期、大发展期,高校面临多样化分岔发展趋势,从建设学术研究型大学的使命任务来看,我校研究能力还存在明显短板。
邓辉通过介绍高校跨越式发展的国际经验和国内探索认为,缩小现实与使命之间的差距,跨越式迈向学术研究型大学是必然选择,我们要从主观上树立非“跨”不可的心态,从思想破冰、思维创新、意志进取、行动自觉、心态包容等五个方面进行精神状态的重塑。
邓辉认为“知识生产新模式和科学研究新范式”是学校谋划事业发展应当把握的“变局”。当前这一“变局”突出表现为知识生产出现新模式、科学研究出现新范式和数字时代文科知识生产出现新机制。在这一“变局”之下,传统研究型大学面临的新挑战,追赶型大学也面临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我们要把握这一“变局”带来的“时机”,把学校自身的科研竞争力与优势建立在努力提升整合不同知识与创新模式的适应能力的基础上。
“‘跨’是手段,‘越’是目标。”在“理念”方面,邓辉提出了跨越式转型的基本考虑,他认为,面对跨越式转型要有“跨越”的意识,一是发挥历史主动精神;二是顺应高等教育发展大变局;三是抢抓数字经济时代机遇;四是建功江西经济社会发展。“跨”的思路是对照愿景中的未来研究型大学的理想图景,推动体制机制变革,塑造新型科研生态系统。“跨”的立足点是科学研究要回归研究高深学问,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发现高深知识、解决重大问题;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真解决问题。邓辉进一步指出,“跨”的方向是以教学研究型大学为起点,跨过传统研究型大学阶段,直达新型研究型大学。“跨”的布局,一是培育“大学+企业”双向延伸的科研生态体系;二是构建“学科+学科”双向交叉的学科组织;三是形成“项目+资本”双向驱动的科研动力系统;四是从“拆墙+融合”双向发力优化科研服务机制。“跨”的力量则源于外部挑战与内部自觉相结合的转型;外部赋能与内部挖潜相结合的转型;制度改良式转型;项目牵引式转型;投入推动式转型。最终,“越”的标志是在新领域新赛道形成新的先发优势。
从“行动”方面,邓辉提出了实现跨越式迈向学术研究型大学的主要措施。一是优化学院、学科、教师和业绩四大板块的分类关联关系,构建起四大板块若干个分类之间的矩阵关系,以壮大研究力量为核心,重新配置办学资源。二是调优学科专业、学生、教师和财务收支四大资源结构,持续做大研究性要素在相关资源结构中的占比。三是健全四大机制,健全培养机制的重点是狠抓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健全科研机制的重点是推进有组织的科研、优化科研管理方式和加强多学科整合;健全评价机制的重点是改进学术评价考核机制;健全财务机制的重点是构建多元资金统筹机制和优化支出政策。
(文/姜莹 图/李军 审核/一审 姜莹 二审 赵旻 终审 李大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