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进一步推动大学生领会红色文化的价值立场、思想基点,助力红色文化在新征程上焕发时代光芒,我校组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信息管理学院:走访三线旧址赓续红色血脉
为深入理解和弘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三线建设精神,7月27日,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信系三线”团队赴湖北省十堰市进行暑期社会实践。
102厂,是十堰市三线建设重要工程,也是二汽的重要组成部分。何为102人?他们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如山一般的坚定信仰。革命集体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他们的生动写照。
实践团联系到三线建设亲历者、《十堰文史》的编撰者之一魏巍。魏巍的父亲魏万荣是国家建委“102”工程指挥部五七机运团革委会的副主任,曾不远万里从内蒙奔赴十堰参与三线建设,后积劳成疾,因病去世。在父亲的影响下,魏巍毅然决然地提出自己也要像父亲一样参与三线建设。提及父亲时,魏巍一度动容哽咽。他说道,子承父业,理所当然,父亲就是他的领路人。看着当年的那些老照片,魏巍不禁感慨道,102厂就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尽管距102厂解散已经过去很多年,当年的老战友们都分散到天涯海角,但是再次相聚时,提及102厂,他们还是会热泪盈眶。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容颜已衰,但情怀依旧,102厂永远是他们一抹不会褪色的记忆。
国际学院:追寻红色足迹感悟领袖初心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7月25日,江西财经大学星火国际梦之队走进凤凰山麓革命旧址、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传承延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凤凰山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凤凰山脚下,是1937年1月13日至1938年11月20日的中共中央所在地,在此期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来到延安,就住在这里领导中国革命,指导开展抗日战争。
实践队员们跟随讲解员的步伐,参观了老一辈革命领袖旧居,认真聆听每一个窑洞满载的红色故事,驻足学习每一张照片里记录着的老一辈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历史,从革命先辈的经历中汲取精神力量,赓续红色基因,筑牢理想信念。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前身是“红军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重要军事学府。实践队员参观了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延河边洗漱,土窑洞住宿,露天用餐,树下上课,以沙盘、树皮为纸张……战争年代的抗大教学、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但是这却挡不住爱国青年奔赴延安的脚步。听着讲解员生动的讲述,实践队员们感触颇深,仿佛置身于抗大学员克服艰苦环境努力学习的情境之中。
参访最后,实践队员们共同唱了《抗大校歌》。在激昂壮阔的歌声中,队员们切身感受到了为崇高理想而英勇奋斗的抗大精神的力量。
应用经济学院(数字经济学院):寻信丰之薪火,筑青春之芳华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到人民中去”的青年寄语,近日,江西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数字经济学院)社会实践服务团前往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不惧远征万里路,立业建功垂青史。实践团前往信丰县嘉定镇革命烈士陵园,沿着历史的轨迹重温了那一段峥嵘岁月,感受了老一辈革命将领的报国之志和敢于斗争的历史使命。通过此次沉浸式教育活动,实践队队员们对这段峥嵘岁月及其蕴含的革命精神有了更深层次更为全面的理解,感悟了革命的艰辛历程、巨大变化和辉煌成就。实践队员们也将继承和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树立正确党史观,牢记初心使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逐梦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实践队成员们纷纷表示,和平安宁的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汗水换来如今国家的强盛。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实践团成员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和红色精神,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刻苦学习,不懈奋斗,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体育学院:老兵走访暖人心,革命精神永流传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7月15日,江西财经大学体育学院学生党支部一行前往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梅港乡蛟龙村,缅怀革命先烈,访谈抗战老兵,聆听红色故事,在时代的强音中传承红色基因,激昂青春力量。
红日初升,党支部走进五雷革命烈士陵园,怀着沉重的心情,向长眠在这里的革命先烈表达深沉的哀思与无尽的怀念。庄严肃穆的纪念碑下,成员们紧握右拳,声音洪亮,满怀激情地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声声誓言激励着成员们时刻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铭记革命先烈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高尚情怀,以自身实际行动积极践行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余干县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无论是土地革命时期还是抗日战争时期,这片土地上都留下了令人难忘的红色记忆。党支部来到了老兵洪学生、洪行光家中,并对他们进行了深度访谈。
91岁高龄的洪学生爷爷身体健朗,缓缓陈述着自己参加抗美援朝战争那段艰辛岁月。当谈论到当年步行万里北上参军,他不禁潸然泪下,“那时候真的苦啊,一路上掉队很多人。战场上,队友倒地了,也没有人退缩,拿着步枪就对着敌人的飞机大炮。”说到这里洪爷爷情不自禁唱起《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伴着洪老嘹亮的歌声,在场的所有人好像都感受到了那段艰苦的岁月,感受到先烈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大无畏精神,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洪行光老人19岁参军,在1969年参加了抗美援越战争。成员们一来到老人家中,他便拿出了珍藏多年的老照片,逐篇讲述当年的故事。跟着老人的回忆,成员们的思绪飘回了抗美援越战争时代,好似在战场中穿越枪林弹雨,在漫天硝烟下,目睹敌军飞机被击落。讲到激动之时,洪行光老人说道:“我最自豪的就是当了兵,上了战场!”
战火已远逝,精神永流传。在聆听完两位老人的讲述之后,成员们感慨万分,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会继续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热情,怀着满腔热血、满腹学识,用自己的行动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会计学院:“零距离”感悟雷锋精神
近日,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湖湘行”实践团来到雷锋同志的出生地——荷花塘,以“学雷锋,树新风”为主题,组织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湖南雷锋纪念馆是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也是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7月9日上午,实践团成员走进湖南雷锋纪念馆,重温雷锋事迹,思索“雷锋七问”。“当党和人民需要我的时候,我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永远向着党,向着人民,向着社会主义,雷锋同志以自我奉献作为自己幸福的来源。为更好地弘扬雷锋精神,会计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不断发展壮大志愿服务队伍,举办多项学雷锋志愿活动,让螺丝钉精神融入日常、化作经常,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志愿服务中去,让雷锋文化在新时代勃发生机,焕发新风采。
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学雷锋,树新风,贵在学习,重在践行。我们应坚定理想信念,学习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弘扬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在不同的岗位上绽放光彩。”
(图文/各学院团委 编辑/廖邦旋 审核/一审 姜莹 二审 赵旻 终审 李大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