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走进新建区西山镇、松湖镇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团的十九大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实践“大思政课程”,7月5日-13日,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3名教师、29名学生走进江西省新建区西山镇、松湖镇“社会课堂”,研学乡镇振兴“新动能”,探讨乡镇繁荣“新福祉”。
政治引领,锻造青春向党“青年军”。依托西山镇万寿宫红色驿站、红色名村西山村等文化资源,忆往昔峥嵘岁月,引导青年实践队员不忘以血代笔、以布衣代纸的历史,不忘五岭逶迤、乌云磅礴的恶劣环境;开展“七七事变”红色主题教育活动,缅怀追思英雄先烈,带领青年队伍在赤旗下庄严宣誓,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躬身入局的实践展现青年“乘势而上,踔厉奋发”之姿;抓牢抓实学院党建工作,参加镇党政办组织的座谈交流会,以探索的热情学习乡镇优秀党建做法,指引实践的成功。
访村拓企,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实践队伍学在江财,行在基层,以学促行,从课堂步入基层,来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走访村落,对村民进行采访调研,详细了解了村上的产业及集体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及懂法用法维权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等情况。调研乡镇企业,来到展鸿材料有限公司同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了解创业政策落实情况、听取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存在的困难,建言献策推动乡镇进一步强化服务措施,做好乡镇企业服务工作,加快推进乡镇中小企业跨越发展。法苑学子将社会调研与法学专业相融合,在调查研究中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在调查研究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以青年视角观察乡村问题,以法学知识助力乡村振兴。
普法志愿,助力乡村善治“新底色”。推普、普法,展示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魅力,彰显了新时代法学学子结合实际、发挥特色,助力乡村振兴的精神风貌,发挥了社会实践活动筑魂育人的积极作用;防溺水、防诈骗,开展防溺水防诈骗演习,多措并举,宣、演结合,用丰富多姿的形式,将防溺水、防诈骗意识深深扎根在镇民乡民心中;助农惠农,润童护童,设立宣传点位现场法律咨询及答疑,纷发宣传手册,将《民法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送进基层,送进民心。
“法润乡土·四海同音”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落幕。29位队员顶着炎炎烈日,走了许多路,流了许多汗,但收获了更多的知识与感悟、记忆与友谊。在7月13日举行的社会实践成果汇报会上,汪晏竹、徐铭悦两位同学分别代表西山镇分队、松湖镇分队,围绕前期准备、选题理念、实践过程、成果展示等多方面进行总结汇报。除圆满完成“规定动作”外,两支队伍都积极立足专业、发挥特长开展“自选动作”,涉及推广普通话、街头/乡村普法、红色主题教育、乡村振兴观察、社情民情调研、乡村环境整治等多个模块,为为期9天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增光添彩。汇报团队以实际行动践行群众路线,深入基层服务社会,选材直观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获得了领导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
通过这9天的实地走访、躬身实践,青年大学生们更深入地感受到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真正做到社会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见世面、长才干”!(文/李彪 图/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西山镇分队、松湖镇分队 编辑/廖君豪 审核/一审 姜莹 二审 赵旻 终审 李大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