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时序轮转,矢志坚守。转眼间,我校即将迎来百年华诞。我校薪火相传实践团重返原江西省立南昌高级商业职业学校(我校曾用名)旧址所在地——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螺溪镇王家村,回望那段烽烟四起下的负笈兴学史,以丰富校史脉络,凝聚江财力量。
7月13日上午,实践团在王家村走访调研,探寻江财故事。
经过走访,实践团了解到,当时原江西省立南昌高级商业职业学校辗转奔波,经历数月的漫长旅途,才找到了王家村。村民提供祠堂充当原学校的教室,虽课桌椅简陋,教学资源有限,但也逐渐恢复了学习的秩序和生活的平静。如今王氏祠堂还保留着当时的布置。
一位老人表示,据他的长辈所说,当时周边的村中有不少适龄村民进入原江西省立南昌高级商业职业学校学习。原学校的建立极大推动了当地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师生也尽己所能回报当地村民对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寻访期间,成员们不止一次被这段历史所震撼,对于身处历史洪流中的学子深感敬佩。
当日下午,走入王福元老人家中,实践团针对原江西省立南昌高级商业职业学校在王家村的办学历史展开询问。据王福元回忆,原江西省立南昌商业职业学校因战争影响,整体由赣州市兴国县迁往吉安市泰和县。据悉,由于陆地交通车辆稀少,沿途关卡较多,原学校采用了水路为主、陆路为辅的方式进行搬迁。在艰苦环境下,学生们自行携带书本迁移。
随着实践团成员进一步询问,王福元也回忆起学校当时的更多细节。据悉,原江西省立南昌商业职业学校在迁移至王家村后,共设五个班级,每班七八十人,从大一开始教学。原学校掌握师资力量较为雄厚,其中,教师多达七十余名,负责教学语文、数学、历史、地理、自然、英语。原学校在王家村办校的数年时间里,利用发电机自行发电,坚持保障学生早上六点早读,中午十二点到两点休息,晚上八点进行晚自习,学风扎实、校风优良。
战火逐渐平息后,原江西省立南昌商业职业学校也正式启动了迁回南昌的行程。据王福元所述,原学校整体迁回共耗时一月余,由当时学生王扬厚与语文老师郭信煌主要负责,同时,这两人也是引进原学院来到王家村办校的主要牵头人。
实践团成员重走来时路,前往当年原学校迁回南昌时的水路航线进行观摩。该河道直通赣江,绵延的河道承载了原江西省立南昌商业职业学校师生们艰苦奋斗的不屈意志。(文/梁辰瑞 谭皓 安仲玉 图/徐克凡 编辑/戢桐 审核/一审 姜莹 二审 赵旻 终审 李大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