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江财要闻

首页>>江财要闻>>江财新闻>>新闻列表

学校承办“中国企业家管理思想解读”工作坊(2023)夏季会议

  6月24日,由《管理学报》杂志社发起、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主办,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支持,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承办,江西省管理学会、江西财经大学中国管理思想研究院、江西李渡酒业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企业家管理思想解读”工作坊(2023夏季)会议在麦庐园校区举办。

  江西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始发,江西省管理学会会长、江西财经大学原副校长吴照云,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管理学报》社长兼主编杨治、荣誉主编张金隆、副主编田志龙,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创始院长苏勇,珍酒李渡集团副总裁、江西李渡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汤向阳,中国精细化管理研究所所长汪中求,南开大学商学院许晖,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魏炜,中国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刘志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王世权,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冯海龙,内蒙古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璐,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姚小涛,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林海芬等来自全国高校、企业、杂志社的200余人参会。江西财经大学商管理学院院长胡海波主持工作坊开幕式。

开幕致辞 授牌受聘

  陈始发在致辞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成了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与世界水准的中国企业家队伍。这些企业家的从业经验与管理智慧,对探索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管理理论体系意义重大。本次工作坊的召开必将为研究中国企业家管理思想寻样本、定方向、出思想、促交流、成规范,搭建理论界与实务界的沟通桥梁,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与学术多元化繁荣。

  杨治在致辞中回顾了“中国企业家管理思想解读”工作坊的源起与发展,认为这是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以科学的精神和方法,以问题为导向,聚焦中国优秀企业家群体,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积极体现,并对江财工商在中国本土优秀案例的开发和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认可,呼吁中国管理学者携手中国企业家持续推动管中国管理学科的知识创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随后《管理学报》副主编田志龙主持授牌及受聘仪式,杨治代表主办方向承办方工商管理学院授感谢牌,并为“中国企业家管理思想”专栏专家委员会增补专家颁发聘书。

  本次工作坊设理论求真、实践论道、专题报告与专题交流四个环节,分别由《管理学报》荣誉主编张金隆教授、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孙新波教授、山东大学管理学院陈志军教授与兰州大学管理学院贾旭东教授主持。

学术探讨 理论求真

  吴照云教授全面总结了企业、期刊、高校、学者们在构建中国管理理论方面的一系列成果,指出未来研究应该做到“传统文化”创造转化、“三位一体”管理观察、“中文文法”概念阐述、“科技向善”价值准则、“经学考据”研究方法、“自上而下”全员参与的“六大坚持”,并倡导用编写新教材的方式推动落地。

  苏勇教授以46位杰出企业家访谈录为数据库,运用扎根理论描绘出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全息图谱,包括个人层面的价值引领特质,组织层面道术相容模式,以及社会层面的环境生态互动,并结合方太、联想、金蝶、福耀、科瑞等企业的实践案例进行生动诠释,认为企业应该用自己的管理体系来驾驭环境不确定性。

  杨治教授从还原、理解、发现、概化的四大案例研究目的出发,指出好的案例应该具有新颖、异常、有趣的基本特征,帮助读者还原理解现实、发现推广规律,并提出“新现象-新构念-新理论”与“老问题-新视角-新解释”的两大理论对话方式,提醒作者应该用多方法的持续观察,将理论对话走深走实。

企业故事 实践论道

  汤向阳董事长以“国宝李渡崛起的经营哲学”为题,讲述李渡酒业是如何在10年间识别行业与自身痛点,以沉浸式体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过程,并将自己的成功秘诀总结为“深挖最好的文化,打造最好的品质”与“学最前沿的课,做最专业的事”,展示《论语》《道德经》等国学经典对李渡品质文化、历史文化、体验文化与组织文化的重要影响。

  汪中求所长用《说文解字》解读“酒文化”的内涵,通过引入中外文化名家与酒的故事,指出品牌建设关键在于能否找到文化支点做成某一个方面的第一,李渡酒业文化底蕴深厚、品牌标识明显,应努力把企业文化上升为区域文化,推动传承古法酿酒与创新现代服务结合,物质消费和精神体验的结合,中国文化挖掘和中华文明传播的结合。

案例开发 专题报告

  许晖教授以天生全球化、品牌脸谱与赛事营销等团队案例研究成果为例,指出好的案例研究应该满足“详尽到足以让人感兴趣、简单到足以让人理解与可信到足以让人接受的形式”三大基本特征,理论界与实践界的共鸣与共振将为管理研究注入更多能量,学者们则需要培养自己的学术洞察力,让实践智慧与理论智慧交相辉映。

  刘志迎教授认为,中国式管理既有现代管理科学因子,也有特殊文化情境因子,要回答好本体论、特殊性与普适性三个问题,可以基于中国情境下,运用华莱士“科学环”模型进行理论开发,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提炼出兼具理论普适性和实践特殊性的研究问题,做出原创性和思想性的理论贡献。

  魏炜教授以“如何用商学大模型解读企业管理实践”为题,聚焦案例研究工具视角,立足语义理解、语义运用与商学教育场景三个教学环节,介绍如何运用PHBS Expert GPT技术进行智能案例写作,指出大模型技术的核心优点在于能够将海量文档中不同位置的文字组织成有逻辑的、确定性的语句,是案例写作与教学的一大变革。

推陈出新 专题交流

  王世权教授结合亲身案例研究探索经历,认为在提出问题与案例选择环节要把握研究问题的理论实践相关性及其重要性与新颖性,在案例描述环节则应围绕范畴分析、依据素材描述、突出故事主线、辅以文献支持进行理论呈现,同时也要避免案例证明理论、直接形成理论与案例数量偏颇的认识误区。

  胡海波教授立足国内外案例研究方法的阶段演化,认为智能时代下的案例研究应该研究规范与理论构建并行,推动案例研究为主、多元方法为辅的交叉融合,如用网络爬虫丰富数据来源、用理论跨界丰富分析策略、用定性比较深化案例讨论等等,鼓励广大师生迈开步子学方法,吹响时代最强音。

​论文打磨 闭门交流




​  本次工作坊共有11篇论文(选题)参与稿件打磨,研究团队分为三组就女性企业家、制度创业、场景赋能、动态能力、数字原生等前沿议题同专家进行探讨。论文分组交流结束后,在专栏闭门咨询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就如何更好地开展“中国企业家管理思想”研究、完善“中国企业家管理思想”栏目提出建议。


  工商管理学院长期致力于在管理学领域推动“两个结合”,本次“中国企业家管理思想解读”工作坊的召开既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一大举措,又是总结中国管理实践、构建中国管理理论的一次努力,更是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一次跨越,为用中国理论阐述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图文/工商管理学院  姜浩天  李暄  编辑/曾药坤  审核/一审 姜莹  二审 赵旻  终审 李大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