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宣传学校“网络教学优秀教师”优秀事迹,弘扬优良教风学风,推进网络教学创新开展,学校官网近期将持续刊登一批“网络教学优秀教师”先进典型,营造学习身边典型的浓厚氛围。
【个人简介】沈波,男,1976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信息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信息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为本科生讲授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专业主干课程。曾先后获得校“教学十佳”“金牌主讲教师”“我最喜爱的导师”“网络教学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立德树人,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师德最基本的要求。作为教师,首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爱是教育的基础,首先是对教育事业本身的热爱,还有就是对学生的热爱。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师爱体现于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师爱犹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教学中,只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并尊重学生的教师才会爱到学生的尊敬与热爱,才能取得教与学的良好效果。
在平时的教学中,沈波老师积极与学生交流沟通,平时深入实验室、学生宿舍了解学生的情况。课程教学中,在课间休息的时候通过与部分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情况;通过学习平台,在所教的课程中组织学生对课程的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通过每周的组会,了解学生科研、学习和生活状况,及时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做到因人施教。
教师除了要有丰富的知识、引入入胜的教学技巧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直的精神状态和性格力量,主动意识到自己是学生最直接的直观对象。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沈波老师每次上课前都会结合学生学情和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充实教学素材,对教学课件进行必要的修改、完善和补充最新的内容。对学生的课程大作业严格要求,从作业撰写规范、内容到汇报展示进行全过程的严格管理。沈波老师还积极与毕业生进行沟通交流,每年带领学生进行“两化融合”、数字化转型调研,了解企业现状以及对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并将相关知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之中。
线上线下,知识共创
课程教学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等环节,沈波老师在课程教学的不同环节协同推进课程教学,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促进师生知识共创。一是课前精心准确。根据课程的教学要求,对课程学习的知识点进行相应的细化。通过教学平台,将每章的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教学课件、章节测试和章节作业提前发布,并提供阅读拓展材料和相关书籍。每次上课前通过学习平台了解学生上次作业任务点的完成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在课中进行重点讲解。二是课中用心实践。上课时通过学习通发布课前回顾,然后通过重点内容讲解。在教学中将学生随机分成若干课程项目小组,分组完成课程项目。三是课后耐心指导。课后通过学习平台的讨论区及时回复学生提问。同时在讨论区不定期发布相关内容的讨论题,供同学研讨。不定期对各个小组的课程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了解和提供指导。
古人云:“尽小者大,积微者著”,“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作为教师,要敬重自己从事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以恭敬之心履行自己的职责。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沈老师相信,只要付出、潜心实践,就会收获成长、收获希望。(图文/信息管理学院 编辑/曾药坤 审核/一审 姜莹 二审 赵旻 终审 李大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