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动筑基,在赣江之滨、红色故土开拓新天地!
阐释:江西省简称“赣”,赣江之滨描述了江西省自古以来优越的地理位置。与此同时,江西省还拥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红色文化的摇篮。在新时代,我等青年学子应当立足于地理优势,以红色文化为精神旗帜,在劈波斩浪中,依靠脚踏实地的劳动,投身于祖国的伟大建设事业,铸就新辉煌。
勤劳勇敢,兴赣新时代;艰苦奋斗,谋强谋未来!
阐释:勤劳勇敢是中国人民的品质特征,也是江西人民的精神面貌,“赣”为江西省简称,“兴赣”为发展、振兴江西之意,江西人民是中国广大劳动群众的一部分,将“兴赣”与国家新时代新发展相结合,“兴赣”也是兴国家。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江西省需要富强,国家更需要富强。把江西省的发展同国家发展紧密相连,江西省在人民群众共同的劳动创造下,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与祖国一同奔赴新未来!
奉献劳动事业,建设美丽南昌
牢记八荣八耻,汗撒秋水赣江
阐释:因为是劳动宣传,所以第一句是将自己奉献于劳动事业;南昌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所以第二句是建设美丽南昌;八荣八耻中的第四条“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是对社会主义社会人们所应当具备的集体主义思想的揭示,鼓励人们热爱劳动,所以第三句是牢记八荣八耻,最后一句出自王勃的“秋水共长天一色”,赣江也是流经江西省的母亲河,所以是汗撒秋水赣江。
勤劳兴江西,创新铸辉煌。
红色基因育新人,劳动智慧筑未来。
阐释:这是一句具有江西文化底蕴和新时代风格的劳动标语。其中,“勤劳兴江西,创新铸辉煌”强调了江西作为一片勤劳之地,只有不断地追求创新与进步,才能实现发展和繁荣。“红色基因育新人,劳动智慧筑未来”则表达了江西深厚的革命传统和强大的劳动智慧,强调了以红色基因为引领,培养拥有劳动智慧的新一代,为江西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种精神也体现了江西人推崇的人文精神和地域特色。由此,标语鼓舞了人们对劳动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彰显出江西勤劳、创新且充满活力的特质和气质。
劳动为火,砥砺前行
阐释:张衡曾说:“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发展之动源火焰。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在劳动中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在上下求索中秉持理想与希冀,在积累奋斗中修得至臻。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源泉,也是中华民族复兴之根基。说起劳动者,我们总能想起20世纪那个艰苦奋斗的钢铁年代,祖辈们靠着双手了改变了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他们是最淳朴的农民,最踏实的工人,最纯粹的学者。时代的病,需要有工匠精神的妙手回春。它是一种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底色,更是一种根植于内心对于生命价值与热爱之事始终如一的敬重与追求,它是医治社会浮躁风气的灵丹妙药。当今社会,我们不求成为匠人,但一定要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以时间为尺度,以劳动为刻刀,雕琢出属于自己的人生钻石,闪耀七彩光辉照亮新的文明。让劳动之花开满中华大地,砥砺前行,永葆责任与担当,正心诚意,与奋斗中修得人生至臻,塑造中华之乾坤朗朗清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这些劳动教育标语正体现了同学们对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学习与认知,在全院培育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