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校园广角

首页>>校园广角>>基层风采>>新闻列表

“国家级非遗项目萍乡春锣的保护与传承”宣传活动举办

       12月14日上午,由江西省女科协江西财经大学分会、江西财经大学工会女工委、江西财经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国家级非遗项目萍乡春锣的保护与传承”宣传普及活动在麦庐校区第一食堂门口顺利举行,该活动由江西财经大学非遗中心副主任、艺术学院音乐系李霜副教授主持。活动过程,分发了近千份宣传手册,吸引了众多在校师生的驻足学习,营造出了浓厚的非遗传承氛围。现场参加活动的老师有信息学院副院长齐亚伟、艺术学院副院长黄志明、图书馆翟娟、艺术学院袁菊红、魏绪英、胡玲、林莉、雷敏、邓婷、刘歆玮、黄晓薇、余瑶等。

  通过宣传科普,师生们对萍乡春锣有了一定的了解,一致认为萍乡春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类项目,极具乡土气息和地方艺术特色,是不可多得的民间艺术魅宝,更是中国曲艺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大家表示今后愿意更深入地了解萍乡春锣,加入非遗保护的行列中,成为新时代非遗传承大家庭中的一份子。我们有理由相信萍乡春锣在老一辈艺术家们的推动下和年轻一代的传承下,一定会薪火相传,发扬光大。活动持续了近两个小时,取得了圆满成功。

  【后记】:萍乡春锣是采用萍乡方言、兼有说唱的一种民间曲艺,主要流传于江西省萍乡市及周边地区。关于萍乡春锣的起源有“报春”一说,即每逢春节之后报春人身背锣鼓,挨家挨户去告诉人们当年的农事季节,提醒人们注意及时播种、耕田。随着时代的发展,春锣演唱的内容开始改变,成为人们拜年贺春、祈福纳祥的一种艺术形式,其主要特征是见事赞事、见物赞物、见人赞人。

  早期的萍乡春锣表演形式比较简单,由一人演唱,在腰部用红绸系一面直径约15厘米的小鼓和一面比小鼓更大的锣作为表演乐器,采用站唱或走唱的形式。演唱者左手持鼓签,右手拿锣槌,在演唱的间歇中用鼓签、锣槌敲打出“咚咚咚呛|咚咚咚呛|咚呛咚呛|咚咚呛”的节奏型,并由此作为萍乡春锣的一部分。演唱时,采用萍乡方言土语,依字行腔,上句落音多为mi音,有时也落do音或la音;下句均为la音,其唱词生动流畅、通俗易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新文艺工作者对萍乡春锣进行了改革和发展,一方面将传统曲目作必要的整理加工,另一方面创作了新曲目,供艺人们演唱,并在唱腔上进行加工、润色,并增加了二胡、三弦、琵琶等丝弦乐器伴奏,使音乐色彩更丰富,还把它搬上了舞台。

  2008年6月14日,国务院发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萍乡春锣入选其中,编号:Ⅴ-63。2018年,雍开全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萍乡春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文/李霜 曹璐瑶  图/沈晴晴 刘林可  编辑/曾药坤  审核/一审 姜莹  二审 赵旻  终审 李大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