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江财要闻

首页>>江财要闻>>江财新闻>>新闻列表

中国式现代化与高质量社会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

​  12 月11日,由南开大学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院、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江西省现代中国研究学会联合举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高质量社会发展研讨会”以线上的方式顺利进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和江西财经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全国社会学领军人物、中国社会学会负责人、教育部社会学教指委委员、各高校社会学院负责人、著名专家学者和江西社会学界的教师、科研人员近100人共同参与大会。会议吸引了全国各地近3000余名师生参与。会议开幕式和大会主旨报告由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蒋国河教授主持。

  江西财经大学校长邓辉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他指出,召开“中国式现代化与高质量社会发展研讨会”为主题的学术会议对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深刻意义。他进一步介绍了江西财经大学的基本概况,并出学校社会学科发展已近二十年,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专业都已具有了较好的平台和基础,分别入选了江西省一流学科和全国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目前,学校大力支持社会学科加强学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学科的国内外影响力,大力支持社会学申报一级学科博士点,支持社会工作专业申报专业学位博士点希望与会专家为我校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多提宝贵建议。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南开大学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院院长、我校特聘教授关信平在致辞中对参会人员表示了欢迎和感谢,他指出,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仅是对经济发展,而且也是针对社会发展的要求,为此,要转变社会发展方式,转向高质量的目标、行动和任务。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全国人大常委、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培林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学会会长陈光金教授,中国社会工作学会会长、北京大学王思斌教授分别进行发言。

  本次论坛设置个专题论坛,中国社会学会秘书长、云南大学特聘教授谢寿光、《社会学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张志敏、江西财经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陈家琪、江西师范大学学报主编戴利朝、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梁波、江西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欧阳静等教授主持了各阶段论坛的发言。与会学者分别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社会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社会治理及社会政策、社会工作发展、乡村振兴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讨论中,吉林大学邴正教授重点分析了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周晓虹认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社会学重建40年的一个基本宗旨北京大学周飞舟教授认为中国的城乡关系实践在对立基础上表现出很强的共生性,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南京大学翟学伟教授讨论了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个人与关系。华东师范大学文军教授分析了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影响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确定性寻找。南开大学赵万里教授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理论反思。南京大学彭华民教授讨论了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民生福祉体制建设议题。中国人民大学刘少杰教授讨论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权力空间论的历史演化与当代意义。中山大学梁玉成教授从工业社会主义的本土化和国际化两个维度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学进行反思。华中师范大学符平教授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理论建构。中南大学潘泽泉教授阐释了从中国式现代化到城乡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江西财经尹忠海教授从生态社会学视野讨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央民族大学时立荣教授讨论了中国式现代化下的多元经济形式与生产性社会保护的议题。

  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报告中,中国人民大学冯仕政教授讨论了社会建设、市场建设与高质量发展间的关系。南开大学关信平教授揭示了现阶段我国高质量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基本要求。北京大学谢立中教授重点阐释了“高质量社会发展”的含义和内容。南京大学成伯清教授分析了社会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关联。南开大学宣朝庆教授讨论了社会的共同体化与高质量发展。江西财经大学银平均教授指出要以高质量社会政策助推高质量发展。

  在共同富裕的主题讨论中,南开大学张文宏教授提出了共同富裕社会建设的实践路径。复旦大学刘欣教授从无悖公平正义的角度探讨共同富裕的深刻内涵。中山大学蔡禾教授讨论了共同富裕与兜底的底线公平间的关系。南京大学陈友华教授从概念、问题与优化路径讨论了中国式共同富裕。北京师范大学尉建文教授总结了新时代十年共同富裕监测与特征。

  在社会治理及社会政策、社会工作发展的相关议题中,复旦大学顾东辉分析了中国式社会工作的场境基础与发展方略。北京大学熊跃根教授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社会政策的理论自觉与学科意识。华中科技大学丁建定教授从功能认识、政策取向与现实变化三个层面讨论了收入分配制度。清华大学王天夫教授诠释了社区的社会空间与治理空间。浙江大学毛丹教授区分了受迫型与积极型的养老社会政策武汉大学贺雪峰教授重点探讨了如何应对农村老龄化的相关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杨典研究员讨论了中国式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议题。厦门大学胡荣教授分析了中国民众的获得感与政治支持的关系。华东理工大学何雪松教授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式社会工作的关系。河海大学王毅杰教授探讨了积分入户政策下农民工家庭择校策略的群体差异上海大学范明林教授讨论了高质量社会发展和城市贫困家庭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建构。南开大学吴帆教授分析了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中国家庭政策实践。江西财经大学唐斌教授讨论了乡村振兴战略下社工服务站高质量发展。

  在乡村振兴的议题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王春光研究员从多元视角下讨论了乡村非就业收入与中国式乡村现代化的未来可能图景。吉林大学田毅鹏教授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乡村振兴社会政策的升级与转换问题。中国人民大学陆益龙教授分析了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与路径选择。上海大学黄晓春教授重点探讨了党建引领与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安徽大学吴理财教授分析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振兴的问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赵晓峰教授论证了县城城镇化中的政府行为与农民决择关系。江西财经大学胡宜教授总结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与现实路径。

  综上,与会的专家、学者们从多角度、多维度、多领域出发,在本次论坛上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高质量社会发展的理论议题与实践路径分享了学者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与交流通过研讨增进了对中国式现代化与高质量社会发展等重大理论与实践议题的认识对于推进中国自主的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学校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体现和重要成果/人文学院 汪鸿波  编辑/曾药坤  审核/一审 姜莹  二审 赵旻  终审 李大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