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下午,外国语学院邀请罗选民教授作题为“翻译经典中的党史研究”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模式展开,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杜景平主持。外国语学院院长张曦风、商务英语系主任肖锐、外院师生以及有关兄弟院校师生共100余人聆听了讲座。
讲座伊始,罗教授提出翻译是文化的托命者,向大家介绍了最早从事译经事业的翻译家鸠摩罗什和玄奘,及其翻译原则。早在2009年,罗教授就在《中国外语》杂志上表明了翻译的重要性。
随后,罗教授讲述了十分详实的党史记载,从中共一大共产国际参会代表到马克思革命理论新思潮,到最早一批出色的党史翻译者,再到马列著作以及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内容之详尽,感情之充沛,加深了同学们对党史的了解。在讲述红色革命译者时,罗教授向听众着重介绍了陈望道、恽代英、李季等人及其译著带来的影响,为中国发展注入新生命,带来新生机。
罗教授提及当今世界已步入全球一体化进程,在面对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下,中国对于疫情的管控真正做到有条不紊,充分展现出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面对新时代的来临,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用毛泽东思想和马列主义武装头脑。第二,一带一路,翻译开路。将思政融入到外语教学当中,培养具有高度觉悟、文化自信、业务过硬的外语人才。
“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众人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罗教授指出我们要从翻译经典中学习党史,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敢于创新的外语人,为讲好中国故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优秀中国文化而做出积极贡献。
在讨论阶段,曾剑平教授对本次讲座内容作出了高度评价,他认为罗教授讲解的史料十分详实,让听众耳目一新。张曦凤表示,讲座开阔了翻译专业学生的研究思路、拓展了研究视野,希望罗教授可以为翻译专业学生指点学习方向,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并为之奋斗。杜景平代表学院感谢今日罗选民教授的精彩讲座,并向MTI学生推荐了极佳的翻译学习材料——《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双语版,这是了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的百科全文,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翻译改变中国、改变社会,学好外语融通文化,坚持专业自信。
(文/外国语学院 支张悦 杜景平 编辑/邹芷希 审核/一审 姜莹 二审 赵旻 终审 李大晖)
【延伸阅读】
罗选民,广西大学君武学者、讲席教授,外语学院院长,清华大学首批二级教授、翻译与跨学科中心主任,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ARC)、(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UGC)人文艺术学部委员,英国Routledge出版社ESCI期刊Asia Pacific Translation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二、第三、第四届中国图书政府奖评委,第五届、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评委。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文200余篇,有著、译三十余部,2021年译著《文学通诠》(含导读)由商务印书馆出版,2022年英文专著Translation and Chinese Modernity由美国Peter Lang出版公司出版;多次获国家级、省部级学术成果奖,最近有第八届全国高等学校优秀科学研究成果奖(人文社科)二等奖;主持完成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一般和后期资助项目多项,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4年1月被评为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