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江财要闻

首页>>江财要闻>>江财新闻>>新闻列表

【江财教育人物】谢花林:脚踏实地甘于奉献

      【编者按】为迎接我国第38个教师节,营造全校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树立优秀教师典型,讲述好身边老师以德立身、严谨治学、潜心育才、甘为人梯的感人事迹,近日,财大官网连续推出【江财教育人物】专栏,对优秀教师事迹进行宣传报道。

​  十几载醉心青山绿水,只为那片深爱的土地——这便是江西财经大学谢花林老师。在江西从教15年,谢花林用生态实践支撑教学科研,以生态研究助力乡村振兴,致力于服务生态文明领域,为江西绿色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沉心科研身为表率

  笔耕不辍,200余篇论文和20余部学术著作一字一句写下对生态文明的执著钻研;苦心科研,一次次深入实地的调研和实验展现对自身领域研究的严谨科学。连续多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发布《赣闽贵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和《江西绿色发展指数绿皮书》更是谢花林积极服务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战略的“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在数十年如一日的科研路上,谢花林身披荣誉,但从不自满。他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称号;被中共江西省委教工委授予“全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称号等。主持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乡村振兴的协同机制研究”,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出谋划策。凡此种种,皆是他专注于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尽心尽力的有力证明。记得多少个挑灯奋战的夜晚,办公室彻夜通明的灯火记录了他对学术严谨孜孜不倦的追求,又有多少个晨光熹微的清晨,见证了他第一个出现在办公楼的身影……

  实践升华理论,理论终究回归实践,作为一名心牵家乡山水的农民子弟,谢花林从农村走进乡村,将一篇篇论文为碧波峰峦作注,用一个个脚印记录每一帧祖国图景,以绿水青山助力乡村振兴。作为一名学者,他立志躬行,从未停止发现新问题,探索新路径的步伐,在生态文明研究领域,他始终开拓进取、敢为人先。

实践育人潜精研思

  扎根农村潜心调研的经历让谢花林深刻地明白,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久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科研人不竭的努力与奋斗。谢花林一步步从红土地的儿子走到大学课堂教师,以科研人员和教师的双重身份不辞劳苦地助力“立德树人”。为充分适应新时代下对青年学子的多元要求,他甘为人梯、敢为人先,在课程体系建设中采取一系列创新举措。他带领学生们走进乡村田野,组织学生赴河北开展地下水漏斗区耕地轮作休耕调研,赴贵州开展耕地重金属污染防治调研,赴湖南、福建开展梯田保护调研,赴鄱阳湖、庐山世界地质公园开展生物多样性调研,赴安远三百山及东江源区流域开展水生态保护及生态补偿实践调研,赴红色故都瑞金市开展生态修复调研,赴莲花县开展“两山转化”调研,赴全南县开展GEP核算工作……用双脚丈量青山绿水,用双眼观察生态变化。“实践化、参与化、实验化”相融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亲历科研人的不易,从泥土中汲取知识的养分,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在内蒙古翁牛特旗土地沙化调研时突遇沙尘暴,狂风呼啸、沙尘飞扬,天色瞬间变暗,漫天的飞沙似乎要把谢花林瘦弱的身躯吞没,拳头大的石头砸在身上、密集的沙土打在脸上,谢花林没有本能地选择躲避,他第一时间快速整理收集的样本、再三确认样本完整后,才匍匐着身躯、护住标本挪到车边躲避沙尘暴。待风沙静止后,标本完好无损,而谢花林的身上,却多了许多被石头砸破的伤口……

  谢花林坚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融入日常教学与科研工作中,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私奉献、诲人不倦的人格魅力熏陶着每一个学生。他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开展入村入户调研,发现科学问题,参加扶贫助农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更多学生领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磨砺与成长。

  作为一名教师,他先后培养了50多位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为我国的乡村振兴与生态建设事业注入了一大批新鲜的血液。谢花林对贫困学生的默默资助、孤僻学生的心理疏导、求职创业的指导引荐,总是带给学生如师如父、亦师亦友的温暖。在繁忙的行政事务之余,谢花林从不缺席学生自发组织的学术讨论会;在观点激情碰撞的瞬间,谢花林总是抽丝剥茧引导学生探求问题的本质;在热情洋溢的课堂,他深入浅出将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应用经济学教学实践;在乡村实践的田野,他带领学生户调研、空间采样……对于学术基础、实践经验、学科背景各不相同的学生,他总是善于扬长避短、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针对性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学术素养,通过跨学科综合性研究,带领学生取得一系列高质量科研成果。

振兴经济绿色发展

  “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为探索新时代江西绿色发展的有效路径,谢花林以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自身对江西山水的深厚感情,始终不忘本源、坚守初心。他带领团队走遍江西这块红土圣地,用双脚丈量扶贫的距离,用知识夯实振兴的根基,他在条件艰苦、困难重重之中,多次深入乡村,助力精准扶贫,通过蓝孔雀养殖等产业扶贫方式,上饶铅山县虹桥乡桥亭村的对口帮扶对象在脱贫致富路上越走越好;他一手创建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不断丰富生态文明理论,提升生态产品价值,扎根在江西生态经济振兴一线,躬行实践“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敢为人先,致力于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对于江西的山山水水,他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有着独到的诠释,小时候他总是光着脚,牵着耕牛走过家乡莲花县的田野山头。田里摸虾、河里抓鱼、山间采果、林里拾柴是他童年时期的美好回忆。直到如今,他依然常向学生谈起在后山清澈的小溪里拾捡落入水中鲜桃的经历,“那个时候水很清,掉在小溪里的桃子吃起来还有泉水的甘甜味,正是有了老家的青山绿水,才有了我快乐的童年,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保护这一片青山绿水,把童年还给孩子们,回归生态返璞归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本质”。

  江西的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水平的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谢花林眼中,无论是浓墨重彩的鄱阳湖生态经济画卷,还是生态与技术相结合所带来的“资源”变“资产”再变“资本”的转变,江西的生态经济发展离不开治山理水,离不开绿色可持续的发展之道。他努力推动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保值、增值、提质和共享,围绕生态产品价值的主体、价值、交易、产业、资金、技术等要素,提出构建“六链融合”新概念,未来的江西发展格局逐渐焕发“显山露水”的新生态面貌,江西生态经济发展的美丽蓝图在他心中绘就。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谢花林作为江西生态文明的服务者、推动者,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致力于打造中国特色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江西方案”,在不断成就江西生态文明系统建设中更创佳绩。(审核/一审 姜莹  二审 赵旻  终审 李大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