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专题报道

【三下乡】三下乡·宁都时代先锋团②|成果深了解 支教爱先行

旭日东升

晨曦初露

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小源村大地

宁都时代先锋团的成员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天


自做三餐:劳动的果实最香甜

  经历了第一天的大雨,天气变得异常炎热,但这酷热的天气并不能阻止我们对于生活的热情。

  早起赶集,体验市井生活。早上六点,宁都时代先锋团三下乡社会实践项目组的队员们按时集合前往赶集地点采购未来几天的物资。队员们到达时已是热闹非凡。茄子、豆角、豆腐、西瓜……各种蔬菜水果早已整齐划一地摆在摊前,和城市安静的早晨截然不同。虽然在采购食材的过程中遇到不能线上支付、语言交流障碍等问题,但队员们都顺利解决,成功采购到大量新鲜食材,为未来几天的粮食采购工作减轻负担。

  生火做饭,感受生活不易。每一份美味的菜肴的背后都有大家的辛勤付出,有队员在厨房汗湿衣衫,也有队员在一旁细心生火,还有队员在认真清洗大量碗筷。从第一天很多人挤在厨房手忙脚乱地备菜、洗碗到现在的井然有序,这离不开大家的磨合。

  自做三餐让队员们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但也不断地拉近着队员们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团队基础。

了解乡村振兴成果,感悟红色故事精神

  为进一步强化小源村革命旧址等重要标识地的教育功能,深入了解小源村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现状,20227月6日晚七点,宁都时代先锋团红色走读项目组与小源村驻村第一书记罗玉生进行亲切交谈。

  罗书记从小源依山傍水的地理条件、物产丰饶的自然条件、群众基础好的人文条件等讲起,将宁都会议选址于小源的来龙去脉、会议主要内容等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团队成员眼前,引发了团队对于宁都会议的当代意义与精神启发的思考。罗书记通过毛主席“如果前方军事急需,何时电召,我便何时回”等荡气回肠的故事,向团队展现了大局意识和团结意识的重要性。当他讲到“遭受挫折时要积极争取,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要在别人不认可时放弃,伟人要经得起磨练”时,团队成员无不为之动容。

  在之后的访谈中,罗书记从“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等方面向团队成员介绍了小源的光荣脱贫路与防止返贫的监测机制和重要举措,使团队成员对于小源村通过抓产业、促帮扶实现的人人就业、思想脱贫、教育保障与饮水安全等众多成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真诚地说:“需要什么就做什么,少什么就补什么,不能让一个人掉队!”

  小源村从2020年实现脱贫以来,不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红色小源”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为百姓们充实了“钱袋子”,也促发了无数青年学子有所思、有所学。

暖心助学与爱“童”行

  为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促进身心健康,7月6日上午,宁都时代先锋团志愿服务项目组在小源村乡村大学开展了“童心港湾,暖心助学”志愿服务活动,近20名儿童参与此次课堂。

  课程开始前,队员与孩子们一起进行了“击鼓传花“小游戏。大家在击鼓声中传递小物件,鼓声停止时,传到谁手上,谁就要接受学习唱一首歌的“惩罚”。通过小游戏,孩子们能在玩中学,学中玩,同时也能够增进队员和孩子们的感情。

  游戏过后,课堂正式开始。基于小源村地势平坦、水域众多、夏季多暴雨的现状,队员给孩子们带来了以“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为主题的安全教育课程。课程由动画视频导入、背景案例分析、知识要点、同学讨论、课后答疑五个环节组成。队员通过图文并茂的真实案例、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孩子们了解防溺水的重要性,提高孩子们应对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的应变能力,进一步筑牢了孩子们防溺水安全防护网。

  下一步,志愿服务项目组的成员们将为孩子们带来更多精彩的课程与素拓活动,坚持用真心去倾听,用真爱去温暖,与小源村儿童携手成长。

  宁都先锋骨干团员话感想:

  2020级国际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CITF方向)1班邓鸿琪:

  来到东山坝镇小源村的第三天,我们宁都“时代先锋团”的三个项目组都加紧投入到各自的调研和活动中。我与组员们跟随当地的村干部,一同到了蔬菜大棚里里,对南瓜、辣椒等农产品的种植、销售等环节展开调研,搜集数据,询问经验。这一天的调研为我们日后组建小程序的数据来源打下了坚实基础。

    ​    ​2020级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2班陈海燕:

  今天红色走读团队来到了村史馆,共同挖掘小源村红色故事。小源村是省级红色名村,红色,是小源村璀璨历史长河中的一抹高光亮色。小源的红色记忆属于小源的每一个人民,同时也属于每一个华夏子民。中午,我们采访了2020年来到东山坝的选调生—陈劼,陈哥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建议与思路,成员们的思维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开扩!晚上,我们采访了小源村驻第一书记罗玉生,罗书记给我们具体讲解了宁都会议相关情况与小源的乡村振兴实践,让我们从更深层了解到小源的红色记忆!(文/付成铖 谢晓蕾 张可涵    图/刘雅文 谢晓蕾 张可涵    编辑/徐智杰    审核/姜莹 赵旻 李大晖)